2006/01/15 - [ 工商時報/經濟教室/A7版]
上個月參加了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哈佛「個案寫作營」,是繼八月間在哈佛「個案教學營」的接續(follow up)課程,用的仍是哈佛拿手的「個案方法」。從內容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們費了很多心思「規劃」這四天的課程,哈佛之前可能沒有這樣的經驗,在異地教一批來自大陸、台、港、星的大學教師,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沒參加過八月的個案教學營。
這四天內我們在參與中,學習二次如何撰寫一個個案的過程,透過哈佛教師的示範,從訂定教學目標、初訪、初稿,與個案寫作者的溝通,試教、修正、寫教學手冊到試教的回饋。但學習完回來後,自己能不能獨立寫得好、教得好,還需要很多練習與資源投入。
這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主講教授是Sam Hayes,他今年七十歲,卻精神充沛。第一天帶領我們討論Dell電腦在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營運週轉金的問題,當時因Dell的策略修正後,各種條件都對了,因此財務狀況極佳,現金週轉期(cash conversion cycle)變為負數。第二天他再用一個只有四頁的財務分析個案,讓我們觀摩個案教學的技巧。
這是一個一九四七年就寫成的個案,是每個哈佛MBA學生學習財務管理必討論的第一個個案,雖然只有四頁,但可以分析討論的內容豐富。這個個案主角是一家小型木材經銷商,生意穩定成長,週轉金不足,欲向新銀行增加信用額度,課程主要是討論其營運策略上有何改進之處。
Hayes從一九六四年開始教書,用此個案超過四十年,但他教起來一點都不馬虎,按步就班,應該涵蓋的演算及管理意涵,一個都沒有遺漏。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聽起來都覺得有收穫。他當天的教學大綱也是為我們這一班重做的,而且早上四點就起來準備,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哈佛資深老師「樂在教學」的典範。
我自己一直很喜歡教書,拿到碩士後的第一個工作也是教書,當時從國外回來的人還很少,我能帶給同學很多新的概念,也很享受同學學習的喜悅。後來在業界工作,大部分的人也認為我比較像在教書,而不像生意人。中年決定換跑道從業界轉到學界,希望可以很愉快地教到退休。
自己覺得很幸運的是,在不同的階段,都能遇到很熱衷於教學的好老師,讓我對教學工作埋下「有為者亦若是」的影響。
十一年前取得博士學位回國進入教壇之際,有一位同學已在大學教了十年書,他說已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教學的熱情。那是第一次讓我警惕到十年後的我,會不會也喪失教學的熱忱。今年二次哈佛的研習營,最大的收穫應是「教學熱忱」的充電。
我所教的課目這幾年間有些變化,剛回來教過管理學、行銷管理、高科技行銷、產品行銷、企業環境管理等。目前個人的教學集中在「科技與人文社會」與「新事業發展」。後者是一九九六年隨時代基金會MIT見學後,配合TIC100創業競賽開的課,教材幾乎每年都做些更換。「科技與人文社會」則已進入第十二年教學,教材也經過數次更換,期末報告的題目與方向也經常更新變換。
其實每學期開學,我還是會相當期待新的班級、新的同學。因為這二門課能和同學做很多互動,討論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可能會對他們的思維或人生觀造成改變。此外,教到現在也不厭倦,可能和隨時有新的題材可以加入有關,使我在這兩個領域也能持續地吸收學習。
我想,要終身樂在教學,一定是從學生們或從題材本身能不斷地精煉,能「教學相長」,亦即在教學的同時,兼俱了「傳道、授業、解惑」三種旨趣,才有足夠的動力,長時間樂此不疲。
- Jan 28 Sat 2006 14:56
教學相長 才能終身樂在教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