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2-19/經濟日報/C1版/管理學苑】



哈佛商學院如何累積超過9,000個教學個案,而且每個個案都有一定的水準,廣被商學院使用?去年12月6日到9日哈佛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的「個案寫作營」,讓我們一窺哈佛個案工廠的堂奧。

兩岸三地老師 齊聚演練



來自新加坡及兩岸三地的60多位老師,專業背景從財會、資訊、行銷、策略、人資到經濟不一而足,如何選取能讓大家很快、且很有興趣地進入討論的個案內容,並理解個案教學可以運用到各科科目,且在四天有限的時間內演練個案寫作,相信這個工作坊的規劃人員一定煞費腦筋。



「個案寫作營」以「Dell營運周轉金」做為暖身操,討論營運模式與財務的關連,帶出1990年代個人電腦價值鏈的變化,銜接到下午「資訊科技與創新」的課程設計。



剛從哈佛榮譽退休,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的諾蘭教授( Dick Nolan)帶領我們探討如何將一個新興的產業或技術帶進課堂,他利用很多教材來補充學生的產業背景知識及專有名詞。他知名的論著「資訊產業1960-2000」,也放在網路上供學生預習。接著,他和我們分享華大正在進行中的一個課程設計,並提供備用的幾個個案,包括IBM轉型、大陸COSCO船運公司的資訊化、2005波音787創新。



訪談個案主角 檢討手稿



第二天下午進入個案寫作練習,先透過錄影帶目睹哈佛個案寫作的過程。先是教授和個案寫作者討論對這個個案的構想,打算討論那些管理議題;接下來是寫作者訪談個案主角。然後,我們檢討第一版手稿,討論優缺點及如何改進,之後才拿到完整的個案。晚上則準備教學手冊,說明如何教這個個案,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及分析那些管理問題。



第三天上午,先比較我們的手冊與哈佛準備的手冊有何異同。接下來, 觀看兩位老師首次實際利用這個個案上課的錄影帶,兩者的引導途徑與風格大不相同,但都會帶領到相同的分析。這是一個1999年網路創業的個案,主題是如何募集資金,讓公司能在新興市場快速成長。最後,我們也討論這個個案今天是否仍適用,若不適合,應如何改寫或再利用。



第三天下午,我們開始準備撰寫一個新的個案,由幾位在場的哈佛教職員透過角色扮演,讓我們訪問,以搜集該個案的撰寫資料。個案主題是一家公司發現過去三年供應客戶較便宜、但功能可能較好的原料,但並沒對顧客說明,在離職經理的檔案中發現一封顧客抱怨的信。



與哈佛初稿比較 深入討論



這是一個屬於內部控制、企業倫理、危機處理的個案。根據這些訪談,我們要決定教學大綱,晚上每個小組要寫成五到七頁的個案草稿,原先大家都覺得是相當大的挑戰,但畢竟各個都是資深老師,結果各組都按時繳卷。



第四天,進行其他組以及哈佛初稿的比較,透過教師的引導,就結構、用字及寫作風格等來討論不同的版本,從中理解各種寫作及教學的可能性,最後各組再草擬教學手冊及教學計畫,至此算是完成個案寫作的整個流程。



被廣泛採用的哈佛個案都有教學手冊,協助採用的老師節省時間,迅速知道可以透過這個個案來教些什麼,引導學生分析那些問題。沒有準備教學手冊的個案,其他老師較難採用。



好的個案應有好的啟承轉合,啟發學員的管理知識,引起興趣熱烈參與討論,具備建設性衝突的戲劇性張力,並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若透過這些個案,能讓同學認識不同的產業運作,則成效更令人滿意。雖然每個個案都處於特定的時空與情境,但應該可以淬煉出更基本的原則與意涵。



哈佛的每個個案,經過上述程序,嚴謹的製作,且透過教師小組認真地試教、討論、修正。這樣的產製、使用及不斷修正的歷程,自然可以累積豐富的智慧財產,成為哈佛的特色,也為哈佛創造可觀收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