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7/15 - [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E4版]

英國是第一個定義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的國家,從1977年起到現在一直保持活力,並在音樂、服裝等領域不斷領先創新。為鞏固其為世界的領導地位,「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Corporate)2004年起,舉辦「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大獎」(IYCEInternational Young Creative Entrepreneurs Awards)的活動。

英國定義的「創意產業」包括十四個領域:廣告、建築、藝術、古董市場、電腦與遊戲、工藝品、設計、時尚設計師、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電視與廣播。IYCE每年從世界各國各挑選一名年紀在2535歲,且在各個領域工作3年以上的青年創業家。獲獎者除了將被邀請到英國與他國的獲獎者交流,並參觀相關領域的產業、與業界人士會談,並且可贏得7,500英鎊與「英國文化協會」專案合作的機會

台灣今年第一次舉辦「設計」類的創業家選拔,台灣地區首獎優勝者將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決賽,可獲得由英國文化協會安排與全球入圍者,共同於9月參與為期兩周的訪英行程全額贊助,而台灣區競賽前十強,可免費參與「台灣區Final 10十強訓練營」,其中前三名的優勝者可獲第二屆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的兩個免費攤位。

因受邀參與訓練營及評審,有機會對入圍的八位設計創業家做近身觀察。設計創意與商品化及企業經營之間,原本就是有張力。設計工作者通常不喜歡被人管,或許也不想管人,因此有很多人只能做個人設計工作室,或三五好友一起打拼,維持創意及較有活力的創作,屬於手工業或者生活型態創業家(Life style entrepreneur),缺點是不易複製,擴大規模。

大部分在30歲左右的設計工作者都還很熱衷於創作,尚無法想像如何成為大公司,如Hello KittyIDEO的境界,若要持續成長,還需要哪些互補的資源。在設計界有些人可能不認為Hello Kitty的創作有太多藝術價值,或許認為「說故事的創意」不屬於設計的範疇。被問到你要如何保護你的創意,大部分的人回答只有繼續創作讓別人追不上,草創期沒有多餘的錢去經營智慧財產權。

有些人可能自覺到自己並不擅於管理,只要做個「創意總監」即可,其實創意總監仍然需對市場、消費者偏好、供應鏈流程、行銷、品牌、溝通有一定的能耐。讓設計師真正地轉型為成熟的企業家,同時能維持其創新的熱忱並不容易。本屆獲獎者陳南西是當中少數在設計與經營上比較能平衡,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含英文)也比較突出。

很多青年人已勇於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到國際市場,和上一代提著皮包闖天下的企業不同的是,他們帶著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OEM代工的樣品。我問英國文化協會的鄺處長,她對台灣青年設計家和國外的年輕設計家有何異同,她說台灣青年創意的範圍還蠻多元的,而且似乎比較無後顧之憂,這樣的情境是台灣過去兩代經濟成長累積與家庭及社會都能支持的成果。

我觀察到部分的創意工作者,三十歲前後累積了一些工作及國內外的閱歷,但似乎仍然未能整合(consolidated)自己的能力與目標,找出一個較踏實的方向。這個問題應該不只是發生在創意工作者,也普遍發生在其他的專業。我想有部分應該是和在學校學習的內涵與形式有關,也和在職涯中沒有遇到好的人生導師有關。學校的學習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較缺乏整合,尤其跨領域、跨界的整合,學校裡教授「知識與技巧」多於「態度與精神」。在設計領域的學生也較少觸及設計研究、設計策略、及商品化與行銷,更不用說創業與成長管理。 

英國文化協會此次的選拔活動,反映了我們的設計教育以及一般文創產業的環境,有很多環節若能因此而補充與加強,台灣創意產業發展的機會可能會大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