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6/17 - [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E4版]

         IBM2008年全球CEO調查報告」訪問了世界各地1130CEO、總經理以及公共部門和企業機構的高階主管(其中台灣有22位)。該報告指出,不論產業、地域或企業規模,都有著驚人的相似結論。未來的企業需要有以下特質:渴望變革(Hungry for Change)、讓創新超乎顧客想像(Innovative Beyond Customer Imagination)、全球性整合(Globally Integrated)、顛覆自我(Disruptive by Nature )、以及真誠的企業公民(Genuine, Not Just Generous)。
   

  目前具備以上所有特質的企業還不多,但IBM算是少數朝這些方向執行的公司之一,因為他們相信「未來企業」在急速變化的未來才有機會成功。
   

  對「變革」的感受,此次調查比兩年前多很多(83%比65%),「未來企業」願意正面挑戰遽變的事實,他們建立流程和架構來鼓勵創新和改革,將「組織內部的變革」視為一種常態。透過企業文化的薰陶,員工都能適應不可預測性,並且追蹤變革的營運效益,以及變革管理的有效性。
   

  「未來企業」不僅需要明確闡述客戶的需求和期望,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服務和體驗,而且要能提供消費者確切需要的東西。消費者對品質的概念已不僅是實質的功能,而是擴大到產品的生產過程,能夠接納消費者有效的資訊與吸取其建設性的建議,產生更高的產品價值與內涵。重視資訊充分且能協同合作的消費者,「未來企業」會投資在與關鍵客戶整合的系統,比競爭對手更早預見轉變。
   

  未來企業的產品以「全球品牌」為出發,發展在地價值。「未來企業」抓住全球整合商機,在全球範圍尋找獨具特色的專業技能、資源和資產,根據自身特定能力、行業、及地域的組合,建構全球整合最佳化的商業模式,發展能靈活運用的資產,與將其模組化的資訊技術,使企業能快速回應新產品和服務的商機。除了積極培養「全球領導者」,並體認在組織內外全球社會關係的重要性。
   

  「未來企業」不斷尋找新的競爭方式,培養徹底變革思維的想法,脫離傳統框架,客觀地審視自我,也會從其他行業汲取突破性的想法,並且在市場中進行創造性的實驗,而非僅僅在實驗室。「未來企業」能積極管理今天的業務,同時大膽試驗明天的「商業模式創新」。
   

  具有「社會責任」概念的新一代客戶、員工、合作夥伴、活動者和投資者,都會關注公司的所有行為。許多CEO透過提高社會責任感,使企業得到發展。「未來企業」是透明的,但並不張揚,他們從環保開始,並了解「企業社會責任」與客戶真正的期望,與社會行動組織進行協同合作,將員工動員起來,使工作成為促進人類福祉的一部分。
   

  台灣企業在許多改變例如:在深化上都比其他地區來得積極,組織的能耐、知識與資產方面廣泛地結交策略夥伴,將品牌與產品全球化,全球營運優化,及驅動多元文化。這些現象是透過和全球的相對比較,顯示台灣的企業有很多已立足在世界的前沿。而商管學院本身很少在從事上述「未來企業」在執行的實務,很多教授所傳授的內容是以他20年前學到的為主。以昨日的教材授予今日的學生,有沒有辦法提供明日企業的人才?學校能不能教一些自己做不到的或沒思考過的事?
   

  教育界雖常教別人要創新,但在行動上卻是最保守的。過去學校可引領社會的變革(五四運動),但今日卻似乎遠遠落後於企業與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