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新發現誌 9月號

 七月中到美國西岸一趟,臨時起意,與友人造訪了位於洛杉磯馬里布的Getty Villa(蓋蒂別莊),這是美國石油巨擘J. Paul Getty所創「蓋蒂基金會」的博物館。相較我二十年前造訪時,Getty Villa的規模如今更大了,空間規劃上也更完善,除更新了展示收藏品的主建築物,周邊還增建了露天羅馬劇場、花園及餐廳,提供了來訪者一個緩衝、等待的互動空間。法國羅浮宮也是為了日益增多的參訪者,請貝聿銘利用中庭廣場,設計了地下停車場、入口玄關及等待區,增加了服務,迴轉的空間,也讓顧客整個參訪經驗更舒適,有更好的回憶。

我們在Getty Villa停留了三個多小時,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之下,一般人觀賞一件作品平均只停留花八秒鐘,我們卻花了二十分鐘欣賞一幅拼花小磁磚(mosaic)作品。導覽人員用互動式的方法引領我們認識作品的內涵與故事和作者的用意,讓我感覺二十分很快就過去了。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的參觀,若有時間就可以不致走馬看花。

Getty Villa專門收藏古希臘和羅馬的文物,除了觀賞藝術品,Getty Villa的建築物本身也很有看頭,這是J. Paul Getty生前仿一座羅馬鄉村別墅而蓋的,兩層樓的主建築物由大理石構成,從內到外被列柱長廊的花園包圍,導覽人員介紹的不只主建築物,還包括緊鄰的廚房花園,栽種了很多食材香料的來源。

蓋蒂基金會在靠近UCLA附近的山區另有一座Getty Center蒐藏的規模及藝術品類型、年代Getty Villa廣泛風格相異又協調的數棟建築展所組合在一起,利用地形地物,室內室外空間渾然一體,又富有變化。佔地廣大的Getty Center將停車場蓋在山丘下,再建造單軌車廂將訪客載上山,訪客在山上可將洛杉磯的美景一切盡收眼底。

Getty VillaGetty Center都不收門票,只收取停車費。蓋蒂基金會除了管理這兩座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個國際性的文化與非營利組織,贊助有關視覺藝術領域的活動和研究。

Getty Oil80年代已經被Texaco收購,J. Paul Getty的孫子Mark Getty也曾創過一家數位影像公司Getty Images,其股價表現在2000年是Texaco的兩倍多。這是個很明顯、有趣的對比,無形數位產品的公司價值遠高於有形產品的公司

Getty家族因經營石油王國曾叱吒美國,但真正讓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卻是致力藝術活動的基金會,以及兩座博物館,後者可說已成為洛杉磯的藝文地標。

2007年我與科管所學生也曾過到洛杉磯進行海外參訪,今年再造訪,發現這座城市沒有太多變化。L.A.雖然有好萊塢文化與迪士尼樂園,但一直被東岸的紐約視為文化沙漠,若說L.A.這幾年什麼改進,應該就還是跟文化創意有關的東西吧,如迪士尼表演藝術中心、Getty Villa 2005的改建,使得半日遊或一日遊都成為十分優雅自在的經驗。

當社會發展趨於成熟、富裕,其城市的進步往往由藝術、文化等活動或相關建築、空間來彰顯,京都的MIHO美術館、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不都是如此,甚至六本木之丘,六本木中城等都市更新,都少不了美術館這個元素,文化創意因子展現的是社會的多樣性。

台灣的「洪建全文教基金會」雖沒有如蓋蒂基金會大型,但洪家的際遇與轉變和Getty家族很類似。洪建全是台灣松下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代理日本家電起家,70年代在台灣打響「國際牌」名號,協助日本原廠企業打下台灣市場,但之後洪家逐漸淡出家電市場。基金會由長媳簡靜惠掌理,最後讓洪建全留名的反而是基金會,及其在文教領域的貢獻

台灣的產業和社會也不斷地在轉型與升級,當企業的規模逐漸擴大時,除了盈利外,其面對的公安、環保、社會責任的挑戰也愈來愈大,奇美集團出售了面板廠,反奇美博物館的收藏品則在增加中,「奇美藝術獎」也在今年邁入第22屆。

石油和家電家族留給世人的不再是有型、具體的商品或企業,而是藝術、美學、建築、空間,以及支援各種培育文創活動的沃土與基金會,既有形也無形,其創造的價值已難用金錢衡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