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肇東專欄

在二月份,我和學生們走訪國內一些頗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廠商,了解他們在金融風暴下,業務和營運受到衝擊的狀況,與他們因應這個變局的方式。這些廠商在這波全球不景氣中,屬於受傷程度比較輕微的廠商。他們的年營業額約10~120億台幣,比起華碩、台積電、中鋼這些科技大廠來說,營業規模雖然小了許多,但是它們今年多還能維持小幅的成長。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初步歸納他們的共通點:主要是它們的經營模式,比較不重視營業額的規模,比較在意的是毛利,或者是附加價值的多寡,即便是大量訂單招手,若是毛利太低,它們也會拒絕。

專注研發 找出高利潤模式
這次我們走訪的廠商包括研華、建準、農友、友立、四維……,這些公司追求的是少量多樣的客製化模式,客戶多且產業分散。相較於其他OEM廠商追求的是規模戰,這些小而美的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彈性的製造和服務,毛利甚至可達三到五成。
它們維持競爭力不墜,即便在不景氣時,依然有相當的訂單來源,在於它過去這種客製化服務的過程中,對客戶深入了解,成為難以被其他競爭者取代的地位,建立起競爭者不易進入的門檻,成為客戶「關鍵任務」(mission critical)零組件或次系統的提供者,所以客戶不會輕易拿它和其他廠商進行價格戰,例如研華即是其中一例。
它們與顧客的關係非常深、不易複製模仿,而且它們致勝關鍵不是靠智慧財產,有些甚至不會去申請智財,免得在申請的技術細節說明中,反而洩漏了相關的機密。
舉例來說,農友公司這幾年投資印度,把木瓜等適合溫熱帶栽種技術的水果帶進印度市場,成為佈局全球市場、令人驚豔的案例之一。雖說農友是屬於種苗的傳統產業,但是因為農友把研發做到極致,追求農業的深度經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國內有九成以上的西瓜種子,還有黃金聖女小番茄等水果,都是出自於農友創辦人陳文郁的傑作,陳文郁是柏楊口中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子」。如今,農友所賣出的種子已經在全球上百個國家的土地上開花結果。
農友賣出的種子很特別,客戶跟他買了種子,長出花卉和水果之後,無法從開花結果的種子繼續去繁衍,必須再跟農友買種子,才能長出一樣好的花卉和種子。他苦心研發成果,可以確保公司在商業上的價值可長可久。
農友追求深度經濟,他不自行生產最終產品,不走規模經濟;這也是許多台商在不景氣時,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追求深度經濟,才不會讓公司的產能稼働隨著景氣變化有較大的起伏。

深化客戶需求 才有能力接急單
此次不景氣基本上是產業結構的世代交替,也是許多商業模式重整的契機。最近許多科技大廠急單效應浮現,部份原因是在歐美地區有些品牌廠商因為金融風暴的關係,消費力衰退的情況下,緊急推出比較平價的新產品。但是,原來的供應鏈廠商沒有能力承接業務,所以這些需求就跑到台灣來。這或許可以反映出:許多有能力承接急單的廠商,它平時練就了相當深度的實力;所以即便是較平價的產品,也不是能力較低的廠商可以應付得來的。
山寨文化是這波不景氣中一股亂流。許多山寨版的3C產品在這時候成為ICT廠商的救命丹之一,這個文化對於許多國際大廠及中國廠商也是一項衝擊,包括原來靠國家發給執照的手機廠商,在聯發科的軍火供應下,許多廠商各憑本事,推出可以快速貼近各種消費者的設計,一下子讓大陸的手機工業設計百花齊放。誰說,這不是一種新典範的誕生?(整理/許立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