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4.8 工商時報

此次不景氣可能產生的失業潮是政府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因此各個部分不同的方案總共有十七、八項,光政大就有六、七項被通知要配合。教育部長「錢多到不知道要怎麼用」,確實反映出其中一些面向,我自己也參與了兩項計畫。一項是技術處的學研合作方案,一項是教育部的企業實習方案。

參與的同仁大家都不希望這些短期(一年)方案只是為了降低失業率的數字而已,而是能更積極成就一些事情,而是能更積極成就一些事情。若平常沒有什麼想法,一下給你很多資源,你反而會不知道怎麼用,變成為花錢而花錢。一個單位突然多出10個人,20個人,還沒得到其成果前,會先增加很多的困擾。但如果你平常就有在動腦筋,想超過自己現有資源的事情,這時資源就像是及時雨,讓你水到渠成,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台灣的產業界或學術界通常不敢去想超過手邊資源太多的事,從某個角度來說,大家都很「務實」,但是否也限制了對「未來的想像」,不敢作夢。一個人或一個機構,是否因有夢想而偉大,夢想是否推動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甘迺迪的登陸月球計畫、金恩對人權平等的夢( I have a Dream)。

政大的夢是什麼?吳校長在二月寒假期間帶了100位同仁,到宜蘭兩天進行一個「政大一百週年」的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大家一起腦力激盪,討論18年後對政大的想像,經過六輪的討論,每個人都和二、三十位以上之前認識或不認識的同仁對過話,也邀請了六位業界的校友來當觀察員。其中有一位就指出似乎老師們還是比較聚焦在如何跳脫目前的泥沼,如:頂大、SSCI,無法放開去想「百年樹人」的事,彷彿過不了目前這關,如何去談更長遠的事。

但也有同仁指出要往前看二十年後的事情,可以先回頭看二十年(Back to the future)。二十年可以發生多大的變化,可以成就什麼樣的事,是值得我們思量的。在業界,二十年前的鴻海是個什麼形貌,更不用說華碩、宏達電都還沒出生。在學界,有許多大學、許多研究所,也還沒誕生(包括政大科管所)。

作為台灣幾乎是唯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學校,如何去強調在理工一面倒的台灣高等教育,政大存在的價值,政大可以對台灣作出怎樣不同的貢獻,這是政大的夢,而不是夢魘。在此波搶救失業的計畫中,我們的計畫特別強調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畢業生,可以為社會貢獻什麼?不會又過分偏向理工科技人才的救濟,他們已經分享了社會太多的資源。研究機構多採用一些理工科失業的人,預期可以在就業的統計數字之外,一年後得到什麼樣較具體的產出?

我們目前設計的不管是就業或實習的方案,都有比較具體的目標,對參與者在這一年當中,一定會學到新的技能與經驗,也會有具體的產出,強化他找下一份工作的能力。這當中需要比較細微的規畫,工作內容、工作場所、工作方式的安排,與產業界的互動,專業導師的參與,最後還能有具體的作品呈現,在期程結束前,就找到下一個東主,延續其就業,達到多贏的局面,為景氣復甦時,培育更多能用的人才,為新興產業找到新的方向或儲訓必要的人才,也凸顯政大的在此次搶救失業大作戰中的差異化與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