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士頓銀行在1997年〈創新的衝擊〉(Impact of Innovation)報告中,對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的創新及其影響有詳盡的說明;在學術界及一般媒體,關於MIT的創新故事也廣為流傳,受MIT影響而主動盡一份心力的人士並不局限於校友。在台灣已翻譯出版的書籍有:《MIT媒體實驗室》、《創意工廠MIT》、《MIT長廊下的思考》、《e貓掉進未來湯》……等。

每間學校都會透過不同的組織及機構來擴散其影響力,例如有好幾億美元計畫的MIT Open Courseware(開放式課程,為免費而開放的教育資源,台灣的朱學恆號召來自全球各地的志工,幫此課程的大綱、內容中文化)、MIT 50K創業競賽(2006年為100K)、國際版Global Startup Workshop(全球創業工作坊,在全世界輪流舉辦,傳播創業競賽及創業精神的種子)、近似校友會組織的MIT Enterprise Forum(企業論壇,在美國有18個分會、海外有6個分會,包括台灣和日本)、Media Lab.(媒體實驗室,與台灣工研院的創意中心有業務合作)、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透過時代基金會,與台灣廠商有長期的合作關係)。此外,MIT史隆(Sloan)管理學院院長、副院長亦經常來台訪問。

在日本,大家耳熟能詳的MIT校友為大前研一。日前來台於「日台產學合作研討會」中演講的日本MIT Enterprise Forum理事長鈴木啟明,於1979年取得MIT化工博士,在工程公司從事化工、流程及工程專案管理後,1987年為MIT衍生企業Aspen Technology在日本開拓業務,1999年到日本歷史悠久的創投公司Techno-Venture擔任執行副總,同時擔任MIT Enterprise Forum日本分會理事長。鈴木啟明活躍於日本產學合作基金,並推動創業家精神及周邊的支(資)援活動。近年來,日本大學衍生企業與創業競賽的風潮方興未艾,但因經濟產業生態及社會文化的限制,相較之下並無台灣熱絡。

過去十多年MIT在台灣顯得較為活躍,這與1990年徐小波與當時MIT商院院長烈斯特梭羅成立「時代基金會」有很重要的關係。時代基金會的企業界人士為MIT募集1000萬美元,每兩年此基金會定期帶領台灣業者到MIT聽取最新的技術發展與管理思潮。每年MIT亦有代表團來台舉辦新興科技及管理的研討會,促成廠商與MIT進一步合作。

MIT也把握這些機會,和於世界舉足輕重的資訊產業製造大本營──台灣,有更多互動以掌握其本身的創新機會,例如百元電腦的部份關鍵零組件及代工,台灣即成為這項創新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有許多不同性質的基金會,但能讓台灣產學經常性地與世界一流創新引擎互動的並不多。時代基金會的成立宗旨、活動與聯繫,可說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創新」營運模式,促使台灣產學合作提升至與MIT直接交流。

反觀要如何才能夠有效地啟動台灣自己的「創新引擎」,並進而使之擴散於全世界上,將是台灣產學合作未來所要面對的目標與挑戰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