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05-15—數位時代—數位焦點—Viewpoint觀點

        歐洲的MIT—英國倫敦的帝國理工醫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創立於1907年,今年剛好是一百週年。科學歷史學家漢娜葛(Hannah Gay)為這一頂尖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一個世紀來的發展軌跡寫了一本書「倫敦帝國學院的歷史1907-2007」,以20世紀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大背景,闡述帝國學院的組織治理及學術活動之演進。


        漢娜是該校科技、醫學、歷史研究員,也是賽門菲莎大學歷 史系 教授,她的研究興趣是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科學,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的化學,及二十世紀初的倫敦科學。值得書寫的學府很多,但像這樣一本有一百年縱深的故事是如何被整理出來的,這個過程可能是很多類似的機構很有興趣了解。


        漢娜以其個人網站為平台,邀請大家提供關於帝國學院的文字撰述、回憶錄、日記形式之資料、以及歷史圖片等資料。她也進行必要的個別訪談,針對擁有關於此學院回憶者或近期退休者以錄音記錄存檔。作者已於
2006年四月完成本書的編撰,在2007年進行印刷與發行。


        全書分成以下幾個章節,按時間的順序展開,從於
1907年組合成帝國理工學院的皇家礦治學校、皇家科學學院、城市與技師同業公會學院開始,鋪陳其在維多利亞時代學院的根源,闡述為何這三個學院要組成帝國學院。接著描述前四十年的治理與成長點,和倫敦大學的關係,還有這三個創始學院其自身內部的承續問題。


        第二部分是談兩次大戰與學校的關係,以英國科學在帝國學院為名的章節中探討即帝院的科研發展,如何名符其實,不丟其帝國名號的臉。後半段開始談學院戰後的擴張,也包括其治理與創新系所的接續成長,以及帝院對當時企業與社會生活的影響,接著則是
1968-85現代學院的形塑。


        根據
2006年「時報高等教育」的排名,帝國學院整體表現十分優秀,在歐洲僅次於牛津與劍橋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九。帝國學院100年來歷經12位校長,有14萬位校友,其中94,000位仍有連絡。


        在
21世紀的頭10年,帝國學院發起「百年大計:投資未來」(Century CampaignFunding the Future),希望在10年內募得27百萬英鎊,主要用在學生獎助、校園更新、及學術研究。該校深信不管在數學、醫學、自然科學、或工程,下一個重大進展極有可能來自帝國學院,從盤尼西林、雷射攝影術、氦氣的發現、磁浮列車、到機械人手術等創新,歷年來已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


        就像商業週刊封面報導「
Why Taiwan Matters」,帝國學院的「校友通訊」就叫「Imperial Matters」,matters在此有多重意義,當名詞是向校友們報告學校發生的種種情事,當動詞則是「帝國攸關重要」或「帝國和你有關係」,展現出其創意與氣魄。


        政治大學今年適逢創校八十週年,有很多慶祝活動不斷地展開,在歡欣慶祝的同時,是否也能反思台灣的頂尖大學要如何分享其台灣經驗?對世界有什麼貢獻?以創造屬於台灣學界的百年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