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03-15—數位時代—數位焦點—Viewpoint觀點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院」及「艾斯本(Aspen)研究院」200510月一份對91家美國商學院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MBA修習過「環境政策與管理」,且有54%的學校將「環境永續發展」或「企業社會責任」列為必修課,在2001年只有34%。的確,全球暖化的議題已逐漸被融合到一般的管理課程或為此開設新的科目。

MIT史隆管理學院,「氣候變遷」已從邊陲的選修課成為創新核心科目之一的「環境的永續性」。去年底更開了一門「永續性實驗室」,探討目前企業的各種營運模式對周遭環境造成什麼嚴重的扭曲,透過傳統講授、模擬、專家演講、及實務操作來回應在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生態永續發展中,企業如何找到平衡點。

三十年前我唸的羅撤斯特大學西蒙管理學院也加入這個行列,學生逐漸了解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及其對產業的影響。越了解這問題的學生越容易找到好工作,很多同學甚至將之視為志業,往替代能源、節約能源、及政府政策領域去發展。

我是在16年前到RPI唸博士時才接觸環保的領域。在12年前回台灣教書時,也開了五年「企業環境管理」的課,並鼓吹綠色企業、綠色產品、清潔生產的概念,但台灣這方面的進展十分遲緩。今年政大IMBA有一組外國同學對台灣的風力發電有興趣,找我指導寫個案。本來希望從丹麥的風力發電公司在台的策略著手,實際訪談了公司、台電、及能委會之後,發現能源政策及其執行,才是問題的核心。

柏克萊商學院則是以「倫理與社會責任」為必修課,包括以英國石油公司對氣候變遷的倡導,來討論在市場機制之下企業能做什麼。學生很認真地學習到為何企業的自願行動只能做到一個程度,進而了解公共政策的重要性,也實際影響到學生願意到較有社會責任的公司上班。

柏克萊加州大學整合其「環境與天然資源」的科技與政策專家,在20076月將推出收費7000美金為期三週的高階經理班「永續環境管理」。課程內容包括環境政策、服務與取捨,人口、貧窮與環境,管理衝突的協調程序,都市環境,永續發展的領導力,生態足跡、新興清潔能源的選項,鄉村社區及自然資源管理。這類課程的開辦也反應出市場上對環境管理有一定的需求。

即使全球暖化的議題已引起更多的關注,但一般商學院的教學與研究仍沒接上軌。過去5年只有4%的教授在頂級期刊發表這類的論文,顯示主流學者忙於發表傳統管理議題,對環保的研究興趣還不大。

在倫敦商學院,氣候變遷的議題是包涵在必修課「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裡,也提供一些選修課,但顯然地校內的師資仍然不夠,還需由外部的專家來支援。只要學生們能感覺到未來的雇主及校園招募人才時更強調氣候變遷,學生就會更關心環境議題,學校及教師們也會被迫往這方面移動。

高爾「不願面對的真實」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影片,台灣廠商輸歐產品的綠色規格,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都是產業事實。近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緩慢,照理說「數位時代」、「知識經濟」應能減低能源需求,但台灣能源的消費卻持續成長,有多少商學院願意面對這樣的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