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02-15—數位時代—數位焦點—Viewpoint觀點
        

EMBA在台灣發展已進入第十年了,學校的商管教育是否因此提昇了台灣。這幾年的經濟成長或公司治理水平?還是商管學院被EMBA影響變得更為世俗化?學期結束參加兩場不同學校的EMBA期末謝師聚餐,同樣地都請來那卡西以以卡拉OK助興,音樂聲振耳欲聾,師生或同學之間想交談都必需用吼的。

    台灣的社經領導者有時會被詬病為品味不高,沒什麼鑑賞力。EMBA這些社會上產業界的中高階幹部希望進學校,為的是什麼呢?文憑嗎?有些人早已有其他的碩博士學位。還是學得一些管理知識、專業用語,和上司討論或罵起部屬,聽起來比較有學問?或者是來交些朋友,拓展人脈關係,這些不算涉世未深的經理人,因唸了EMBA跳槽到地雷股公司,遇人不淑也時有所聞,教育有提升他們的判斷力嗎?

有多少人學得的五管及決策技巧,真得可以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提昇公司的績效。唸EMBA後換工作的超過1/3是常情,因此很多公司不願資助其得力幹部來唸EMBA視野開闊後,可能會起心動念跳槽。我也聽過中大型企業主不認為回學校唸書後,這些EMBA的管理行為與決策有多大的改變,甚至為了準備功課與報告而耽誤工作的比比皆是。

要使一位40歲的人行為改變,每週只去上幾堂課,並不容易發生效果,更何況有多少EMBA課程的設計是針對要去改變其行為模式或改變其思考模式(mindset),有多少還是將教MBA那一套照樣將拿來教EMBA。如何真正做到轉型(transformation),應該用什麼方法,教什麼樣的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給誰(什麼樣年資的目標市場)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今天想要談的是這十年來學校老師、商管學院、整個校園的型貌與價值觀是否受到EMBA的影響?學校本來是由一群沒有太多社會及商務經驗的教授,培養一群也沒有社會經驗的莘莘學子,有比較多的理想性。但EMBA進到校園後,因他們的年紀以及社會經驗, 應會對 老師及對年青的同學有一定的互補作用,讓理論與實務有對話的機會。

但能夠把握這個機會運用EMBA的資源去支援原有的師生的課程設計並不多。因為他們的時間寶貴,開著雙B的車子匆匆趕來上課,下課後也急著回去。因此,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和一般研究生和大學生有良性的互動是必要的,也會減少校園中的緊張關係。

EMBA經濟上較寬裕,會製造各種機會和教師聯誼、建立關係。但在各種聚餐的場合很自然地就把在商場上的那一套帶進來、勸酒、勸歌。學校較學術人文的氣息能否改變這些專業經理人的氣質?有的學校嘗試開美學的課,帶同學去博物館、美術館,聽歌劇、音樂會或帶領同學們演戲,從肢體語言認識自己,同學在提供管理知識之餘,進行一些態度、人生觀、或價值觀的啟發,到目前為止,顯然還是不太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