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份有機會到印度旅行十一天,跟大部分人一樣,這是一次「文化震撼」之旅。
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呈現在你眼前,顛覆了很多你原來既有的觀念,我就先從印度「百年企業」的概念及現象談起。
在台灣的百年企業多半是糕餅業,至今仍是家族經營的微型企業,丸莊及郭元益已經是規模較大的公司了。
絕大部分的「現代企業」多是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才創立的,甚少超過百年。

印度是一個大國,歷史也很悠久,其平均國民所得還低於中國大陸。但其「現代化」其實比中國或台灣都還早,
英國殖民時代就將「現代企業」引進。印度的百年企業都經歷過印度在過去一百年的共同經驗,
包括加爾各達首先供電(1898) 、英皇喬治五世宣布從加爾各達遷都到德里(1911),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大蕭條、印度獨立運動(1947)、國家快速成長、各種營業許可的開放、
外匯管制及開放、90年代的改革等。放到與中國相關的歷史脈絡,一百年前恰逢清朝末年經歷甲午戰爭,
割讓台灣(1895) 、慈禧太后解放小腳(1902) 到辛亥革命民國成立(1911),這一段政經混亂時期,也是中國民生經濟較少建設的年代。

而這些在當年發跡的印度百年企業包括:出版業的印度時報(1838) 、Britbunis餅乾公司(1892)、
Century世紀紡織(1897)、CESC加爾各達電力供應公司 (1899)、Burman Family的 Dabur食品公司 (1884)、
Godrej家族的保險箱、鎖、冰箱、卡車公司(1817) 、Taj旅館集團(1902,2008年1月26日孟買被炸的旅館,
即是屬於他們的)、ITC煙草公司 (1910)、Kirloskars幫浦公司(1888)、Shalimar油漆公司 (1902,英國人創立,三度易主)。

有名的TaTa鋼鐵集團(從1907請美國地質學家幫其尋找煤、鐵豐富的地點開始,到目前是世界第六大鋼鐵集團)。
TVS汽車公司 (1911),從巴士營運到代理通用汽車零件製造等,到2011集團有超過40家公司,雇用25000人,
年營業額超過40億美金。巴洛達(Baroda)銀行集團 (1850),包括印度中央銀行、印度銀行等在內的銀行集團,營業額達545兆。

從印度「百年企業」的樣貌,產業分布較廣,從製造業到服務業都有,規模至今也都不小。
從不同國家百年企業的歷史,更能凸顯台灣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優勢,但也可了解台灣短淺的歷史,
及我們是企業經營的後學者。很多台灣的企業都還在第一代,繼承及交棒也是最近很熱門的話題,
而印度的百年企業都經過這些錘鍊,有些雖已易主,但很多仍由家族控制。

以印度百年企業的廣度及成熟度,並沒有為其國家帶來全面的現代化,其實貧富差距仍舊大於大部分的國家。
這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不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嗎?那印度所呈現的則不是這個簡單的中國傳統智慧可以說明的。
另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印度企業國際化程度也遠超過台灣企業的經歷,台灣的企業很少有多國人士參與在經營團隊。
印度公司不論在公司的緣起、資金、經營權的轉讓上,有多國人的參與,因時空的關係,在印度是很自然的事。我們不應該只用台灣的經驗去看百年企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