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現誌3月號
政大是一所沒有音樂系所的校園,卻培育、創造出許多感人的音樂、迷人的歌手與樂團,如張雨生、陳綺貞、陳珊妮、蘇打綠,他們在流行音樂界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力。還不只這樣,政大也出了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如陶子,還有諸多音樂評論人、唱片公司製作人、陳子鴻等。
一年一度政大主辦的金旋獎,邀請所有台灣大專青年參與,是音樂創作、分享、交流的殿堂,更是許多新生代歌手的第一座舞台。這個舞台無關俊男美女,無關既定的主流形式與典範,只要有令人感動的音樂創作,就有機會可以在眾多來自產業界的評審面前秀出自己的音樂,得到唱片合約與前輩的肯定。
種下文創種籽
金旋獎這個平台扮演了「創新守門」的機制。 只是,從金旋獎到星光大道之間的路途,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這些初試啼聲的校園新星在短暫發光後,要如何持續累積、轉化創作的能量,面對、因應各種挑戰,以成為一顆閃亮之星?恐怕,才是真正的難題。那麼,少數人能脫穎而出,持續創作與發光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是年輕時代文學藝術教育的陶冶?是對於生命、社會的關懷?是勇於挑戰現有的主流價值?亦或是在激烈競爭下所鍛鍊出的專業及素養?還是逐夢的勇氣?那麼,校園對這些挑戰與養成又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還是根本不用特別作什麼?甚至不要太干涉他們作什麼,辦個比賽就好?但比賽要怎麼辦?
「星光大道」節目的叫好又叫座,除了新秀因此名利雙收,因為他們是按市場需要找造出來的,節目製作人也廣告滿檔,透露了什麼樣的玄機?和過去的五燈獎有什麼不同,和英國能挑出保羅及蘇珊大嬸之類的素人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不僅在音樂領域發生,同時也存在所有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域。政大所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為職志的大學,期盼透過專業的研究、有經驗的業師,環境風氣的塑造、醞釀,態度視野的鍛鍊等多方面向,來培育文創的種籽,從上游內容的創作、中游的傳播,到下游商業化及產業化,提供完整的學習與實驗平台。
過去十年每年五月政大都舉辦「駐校藝術家」活動,在校園裡播下許多藝術的養份,成為上游活水的豐沛來源之一,期待透過校園與校友藝術家族們的攜手合作,共同譜出更多感人的樂曲與創作,更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活化文創的產值。今年更以「校友駐校藝術家族」為訴求,在五月份首度由陳文玲老師主導推出音樂劇{Fu 大學},就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三月至五月間亦舉辦六場講座,邀請校友回校分享其創作或經營經驗,另有十場從作曲、作詞開始的工作坊及精選十部音樂劇歌舞劇電影。
人才的培育是關鍵
目前,許多大學也開始關心如何培育文創人才,讓他們將來畢業後,能夠發揮所長,成為文創產業的中堅份子,為了整合資源,並展開跨校合作的機制。如許多舞蹈系和音樂系日後能進入舞團和樂團工作的青年並不多,學非所用的情形,如果他們當初在校就能多另外修習一些數位、管理或教育的領域,就可以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跨界到許多行業,讓文創的力量得以發揮到市場。
除此之外,設計領域也需要成熟的「藝術經紀」機制,才能成功地商品化,順利推給客戶與市場。若是這些文創人才能夠在校學習「商品化」的專業知識與技巧,有能力將藝術作品從非主流推到主流,如從金旋獎到星光大道。
我們期待文創產業將重塑台灣產業新價值。當人才的陶冶與整合更加活絡、出頭的機會更加多元,以及與外界合作的機會更廣大,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文創的新未來。
- Mar 14 Sun 2010 20:35
從金旋獎到星光大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