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11 溫肇東專欄


九月上旬,政大科管所師生一行人沿著渤海灣的青島、天津、北京等城市拜訪一些廠商,並且和在中國擔任專業經理人的校友們交流。在這十天的中國經驗裡收穫頗多,所帶給我的感想是,即便中國人才濟濟,台灣的專業經理人因有跨國的研發與行銷經驗,依然在中國市場很有競爭力。

渤海灣 中國研發第一重鎮
渤海灣的發展已經朝向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在珠江三角洲發展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因而成為中國南方的工業重鎮;之後,在江澤民與朱鎔基的擘畫下,長江三角洲發展成為資訊電子業,成為許多台商到中國發展,打造出的IT製造聚落。
到了胡錦濤和溫家寶領導的這個階段,則是鎖定以渤海灣週邊的城市,以北京、天津等地作為研發的重鎮。許多世界級的企業紛紛到中國選擇渤海灣附近的城市設立研發中心,加上此一區域有北大、清華、天津和南開等一流學府,這些研發腹地和大學的人才互相依存,發展堅實的產學合作模式,讓渤海灣儼然成為中國的科研重鎮。基於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發展經驗,渤海灣週邊的城市朝向以研發為主,發展無污染產業,所以整個渤海灣的海岸線可以繼續維持產業發展,卻依舊保持海岸線的美景與生態。
座落在天津經濟區的康師傅,不論在方便麵還是飲品市場,已在中國的食品業站穩龍頭寶座。而康師傅集團總部中央研究所所長楊乾輝,就是我們政大企研所畢業(曾在台聚及P&G工作)。他告訴我們,康師傅隨時用創新的口味擄獲各地人的味蕾。康師傅所採取的方法是跟當地的經銷商密切合作,每個地區的經銷商可說是當地口味的開發人員,它們搜羅各地目前最流行的餐飲,例如最近在某些區域開始風行某種特別口味的炒飯,經銷商就會把這個料理的訊息傳回,透過研發團隊和研究能耐轉化機制,將這個口味「還魂」到新的方便麵口味。當然,透過經銷商的反映體制是很重要的,但是之後透過研發技術,把這些從各地蒐集回來的「口感樣本」重新拆解成許多元素,濃縮成調味包,在熱水沖泡之後,還原這種特別的口味,是需要一套非常嚴密的know-how才有辦法完成。

台灣的管理人才不容小覷
海爾集團目前的CTO(技術長)(林雲逸曾在工研院及HP亞太區)也是台幹在大陸發揮的另一典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去年在管理政策上做了很大的動作,就是把六個事業體,加上七個功能部副總級的位置,從外面空降十三名有全球性運作經驗的資深人才,吸引到海爾來,成為另類的「影子副總」,一對一並肩合作。
這個機制一方面是協助現任的副總群提升戰力,另方面也有在旁良性競爭的效果。不過他們並不擔心惡性競爭,因為海爾目前的事業體已經拓展很多元、主管發揮的舞台很大,所以就算走雙主管制,仍有做不完的事業。而這十三人中,一共有四個台灣人,比例也不小;由此可見,台灣專業經理人的經驗與才幹,在大陸的發展機會還是很大,他們也都很珍惜這種格局的機會。
海爾的技術長說,在海爾的企業文化中,很重視技術上的辨證,這是研發很重要的利器。而且海爾這家跨國型企業的經營方式,甚至金字塔底下的財富也不放過。另外,海爾研發用來洗地瓜的洗衣機,主要使用對象是農村的村民。在先端研究上,他們也發展出「洗乾淨就會自動停」的洗衣機,只要感測到洗衣水的水質達到乾淨的標準,就會自動斷電。
我們還去了大成長城拜訪總裁韓家寰,大成長城在中國提供麥當勞和肯德基兩家速食連鎖店的雞肉。供應商如果沒有品質一致、供銷的科技化服務,就沒有辦法達到這些全球的速食連鎖店的認同,韓總給自己的定位是在「雞肉蛋白」的價值鏈上,扮演關鍵整合角色,包括種雞、飼料到雞品等。
飛回台灣的路上,我一直想著:未來中國人才當然在質與量上都超過台灣,但是現在台灣的人才不論是研發、行銷或管理,依舊有其優勢之處;迎向國際競爭的舞台上,台灣的專業經理人仍有機會逐鹿中原。反過來說,如果他們不到大陸去發展,台灣其實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給他們發揮。(採訪整理.許立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