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 溫肇東專欄
台灣的設計出頭天了?三月份國際設計獎的紅點獎(The Red Dot Award)公布得獎名單中,台灣榮獲了62座獎項,其中包括了五座金獎;加上之前公布的77座iF獎,締造了比去年成長9成的獲獎紀錄。近年來,台灣廠商在重要設計展獲獎的比重日益提高,表示工業設計的創新愈來愈受到重視,這是可喜的現象。
得獎之後,並不一定能保證商機。有些設計是為獲得「設計獎」而設計的,一項產品的設計能夠獲獎,等同免費宣傳該商品,但卻無法保證銷售一路長紅。關鍵在於:設計背後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設計策略。我認為,想要讓台灣的設計領域在世界上佔一席之地,當然可以先衝「量」,儘可能在設計界曝光,但同時必須也能強化設計背後的整套策略,才能讓產品叫好又叫座。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主張每個產品、建築、或空間應讓所有人都能夠均等地、彈性地、直覺地、多元辨識、省力及適當地使用。每個人在某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失能(disable)情況,殘障者只是外表上比較明顯。因此很多人都能因通用設計的產品而得到較方便的使用。「財團法人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唐峰正,本身也是殘障者,但他就推動了兩屆通用設計大賽,吸引許多設計者投入這項比賽。這兩屆入選的作品於今年五月份將在日本台場的豐田通用設計中心展出。
這些通用設計得獎作品的設計都不錯,只可惜有些作品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設計策略」的考量,例如第一屆得獎者設計了一個可以輕易撈起最後一粒米飯的盤子,造型也很有美感。這名設計者或許認為他的任務到此結束,缺乏將此「創意商品化」的概念。商品化的思考指的是這樣的造型要透過什麼通路、用什麼價格、賣給誰?應有什麼尺寸的產品系列組合?可搭配其他餐具在什麼場合使用,以呈現多元的使用情境及生活風格。此外是否能加上色彩或圖案,展現多樣面貌,更具賣相,甚至跟英國、丹麥餐瓷名牌談授權或合作,也不是不無可能。
另一個例子,去年文建會與青輔會舉辦的「原鄉時尚設計與創業比賽」。許多參賽者所提出的設計固然有創意,但如何將此「創意的價值極大化」,卻有相當大的缺口。有一隊為澎湖的景點設計出不同的公仔,計畫在各個景點販賣該公仔,卻沒有思考整體行銷的層面。例如﹕單一公仔在洽談陳列空間時,所具備的優勢與條件是什麼?要多少多樣的作品,才能撐起基本的展示空間,引起消費者及遊客的興趣?澎湖每一個景點只賣一個公仔,所具備的優勢與條件是什麼?是否有什麼方式也可以在台灣的通路如便利商店上販賣、如果故事講的夠精彩或許還能當促銷的收集品,如Hello Kitty或多拉A夢。
國內的設計養成教育雖不斷在進步,但從課程的規劃者或是設計學院的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是否能同時思考設計策略,或者設計之後的商品化策略,才能將創意設計的價值極大化。
設計師是在人群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因此應該要對「市場」非常敏感,才有可能「驚艷」的作品。對市場的洞察力,包括產品和產品線的組合、行銷通路、消費者行為、與商品化有關的概念及實務經驗。設計者若能愈早涉入田野去實做,不僅能快速深入行規、行話、文化等,更重要的比較能掌控創意更高的商業價值。如果要透過第三方介入,設計者與業主就會增加協調成本,而且設計者只能從這個商業模式取得有限的利益,因此這個缺口,如能由設計者來銜接是比較理想的。
另外一個促成設計者快速成長的方式,就是即早參加國際競賽,在直接跨級比賽的過程中,即便是被淘汰,都會吸收難以取代的國際經驗,累積了如何利用作品的力量跨入他國的文化,進而發揮感動國際的力量。
想要讓自己的作品登上國際行銷之途,到最前線打仗勢不可免,所以成功路徑不一定是在台灣成功才往外發展,而是一開始就可以選擇國外的戰場。只要設計者能掌握到國際市場的「方程式」,呈現的語言、技法,以台灣為特色的「異文化」元素也可有可能因其差異性與稀少性,而被國際所欣賞、接受。這樣就能享受到較豐盛的果實,這些果實不只是多幾個獎項、多幾篇報導,而是因創新的設計引領風騷,得到國際的訂單及邀約,可進軍更大更寬廣的國際市場。(採訪整理.許立佳)
- May 05 Mon 2008 20:04
設計策略的發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