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12 經理人月刊

上個月有機會與創意產業加值協會到埔里一遊,我們看了921災後社區復員的社區、紙教堂、水沙連(神戶地震後的紀念教堂,今年遷建來台)、水摺里的歷史文物、廣興紙寮、地母宮等。在24小時之內目睹了和台北完全不同的風土人情,確實看到了台灣的土地和人民的生命力,與台北政治上的紛紛擾擾、或經濟上的不安與焦慮截然不同?台灣若能穩健持續發展,要感謝的似乎是這些在地方基層打拼的人,在回來車上的分享,有人講到一半還哭了,我們這些每天坐在高樓大廈、冷氣房裡,自以為在運籌帷幄(務虛)的人,和這些點滴在努力(務實)的對比實在太強烈了。

上一次能這麼深入和地方互動已不知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在台北久了,很容易養成「在台北看天下」,看輕了台灣在地的韌性,以及其創新的潛力。埔里的地理交通位置稱不上方便,但有很多愛故鄉的人願意在那自己的土地打拼。反而台北是太大了,時常搬家,鄰里間都不太互相認識,生活上的社群多半是來自專業或工作上的認同,而非鄉親土親。台北市的「土地」都被柏油路面覆蓋,和市民之間的感情比較無關。

每次出差到台中,台南,高雄,因高鐵很方便,幾乎都是當天往返,沒給自己機會安排多與在地互動。不知馬英九選前在南部的長住(long stay)能多深入到民間或土地裡,否則應能更了解民意,聽到人民的聲音。

在台北的經理人,注意國際市場的變化,追逐最新科技的發展,但對台灣最真實及生命原創力並不十分了解。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如果「在地的」深度與能量不足,不太能夠建立出獨特的價值,讓你有競爭力。海角七號的狂賣,有一部分是因為他觸動了許多人原真性(Authenticity )那條心弦,可以感動人的元素與故事,一定是出自這種根源。
台北市的生活步調,很容易讓一般的上班族淪陷在人為的「例規裡」打轉,而不自覺。甚至覺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都市生活的「江湖」就是這樣。其實真正的工作與生活不一定要如此,「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夫婦他們將「細活」拆解成糸、田、水、舌來闡述他們的理念,被移植來的教堂被安置在一個與在地對話精心設計過的基地,賦予了新的生命。我們在埔里認識了一些文史工作及社區營造的朋友,他們的創新有些或許為了解決當地急迫的問題,不一定能複製到其他情境,但都是很真實的。反而在台北的很多創意其實不一定就有較大的視野,且不一定能落實。

當然鄉間也不全然是如上述所描繪都是正面的契機,當日正逢地母宮聖誕前,香火鼎盛,從個地方前來朝聖的人多到無法想像。一般人根本無法擠進去,附近闢有十個停車場,每個停車場都能停超過一、二十部遊覽車,且需動員相當多的義工來指揮交通,但廁所則相對十分不足。回程在省道休息站中不免遇到這些遊覽車的進香團,而休息站的廁所是人滿為患,不知我們如何拿這樣的設施來迎接我們的觀光客倍增,或會給大陸同胞什麼印象。
城鄉之間應有更多更真誠的互動,才能分享雙方的特色,達到資源互補;使台灣的發展更平衡、更永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