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族、啃老族、尼特族、22K,高學歷賣雞排、或大學生競相去搶國考的窄門,都是這一代年青人的部分剪影與寫照。當然在國際科學、設計、遊戲競賽、海外志工等領域,我們也看到一些英雄出少年的案例。因經濟與時代快速變遷,台灣似乎沒有一個共識的方向;產業轉型無方,能源、文化、教育政策也無法正常地理性討論,社會充斥負面能量,最近整個台灣確實有點悶,也不能全怪年青人。
在多元的社會,人性本來就是有各種的可能性,行行出狀元,大家可以各自發展。 但我們比較憂心的是,大家在焦慮與急躁的狀態下,不容易深刻反省(Reflection),不易向內看,如Ken Robinson所說的「發現天賦」,或找到自己的「天命」。
長久以來,代工文化重視的績效指標(KPI),形成施振榮先生所說的「半盲文化」。我們只重視「有形、直接與短期」,而忽略「無形、間接與長期」的績效與價值。學校教太多知道(Knowing),很少教「做到」(Doing),更少教存在的意義(Being)、或本書所稱的天命、天賦。從高中選組、大學選系、畢業選職業,年青人很少能向內看,發現自己擅長什麼? 熱愛什麼,什麼才能令自己快樂。也不了解自己的態度,立足於哪裡? 自己的族人在哪裡? 弄清楚這些才有機會過著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人生。
在各級學校,教師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重視工具方法的學習,確保熟悉步驟與工法,導致於台灣人很善於解題,至於做什麼題目、問什麼問題在其次,因此不易產生原創及品牌。代工文化和過去的教育內涵「交纏引繞」,不易分出因果。一個社會的集體價值及行為模式是由其成員共創的,今日的許多現象,包括半盲文化,是家長、官僚體制、企業主、及勞工交互形塑出來的。啃老族、靠爸族亦是跨代之間的默許,要如何突破這些歷史共業找出新機呢?
Robinson的前兩本書,「讓天賦自由」和「讓創意自由」,提供了個人若能發揮創造力、想像力,所能達成的舒坦境界。本書則更進一步直指核心,如何向內找到自己的天命,會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透過這幾個章節一步一步引導你與自己對話,向內學習。
在外界變動鉅烈、社會氣候紛擾,人與自己溝通、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機會、場合越來越少,大部分的人隨波逐流。本書中文版將”Finding your Element”翻譯「發現天賦之旅」也很傳神。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旅程(Journey),認識天命的人生與不認識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差別。一個社會中找到自己天命的人越多,社會的「正向情緒」或「正能量」會越大,能共同成就的事情越多。很多知識在雲端,隨手可得,但人生的智慧與「看見」,則在方寸之間,不假外求。Robinson在台的這第三本書,像是即時雨,看看是否能澆醒我們這塊逐漸在枯竭的土地和逐漸在荒蕪的心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