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2/20-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

在「日本第一」的八零年代,日本企業不論在汽車、鋼鐵、機械、相機、影印機等全球市場都所向披靡。那時日本是沒有MBA教育的,但他們仍能打敗標榜及大量採用MBA的美國企業,甚至在今天,日本仍有一些企業還不知道如何使用MBA。傳統日本企業因「終身雇用」制,跳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家公司都願意花時間去培養自己的人才與幹部,並且傳授很多企業專屬(firm specific)的文化及隱性知識,到別家公司也不容易發揮。

從九零年代中後期經歷長時間的低彌,終身雇用制開始鬆動,日本也開始時興MBA,尤其是2003年、2004年大量成立MBA課程。MBA管理教育的概念是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有其共通性,功能性的管理(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資訊、財務)在不同的企業間是大同小異的。美國的MBA通常至少有二年以上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和台灣大學畢業就直接進「企研所」是大不相同的。

美國的MBA專業經理人通常是在同一功能性工作的不同公司之間轉換取得躍升機會,和日本的上班族在同一家公司內透過輪調而得到升遷,這兩種職涯的歷練與成長誰比較有競爭力尚待公評。不過風水輪流轉,在終身雇用鬆動,國際人才(CEO)的採用帶來的刺激,日本的上班族,也開始忠於專業,而非忠於組織。

一月下旬實際走訪早幾家日本大學的MBA課程,包括稻田商管專業學院(下設策略、創業及MOT三個班)、一橋校本部的MBA及在東京市內全英語授課的「國際企業策略碩士」(International corporate strategy, ICS)、還有芝浦工業大學科技管理在職碩士班,對日本的MBA教育也有個概括的認識。日本目前的MBA教育也仿效美國,以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在職就讀為主,因此有很多學校是在夜間或週末上課。學生的背景有來自金融界、製造業、軟體、顧問業、商社、運輸業等,各校重點不同。就學平均年齡在慶應是29.9歲、一橋是27.1歲。國立大學的學費是公定的,一年50萬日圓左右,私立的則一年在90萬至200多萬日圓不等。

不像台灣有EMBAIMBA,及一般MBA之分,而在日本是統稱MBA。以全英文授課的學校很少,多半是外國學校在日本的分校,如美國的Anaheim、天普(Temple)及加拿大的McGill,專任教師全部是外國人。外國學生比率較高的以立命館亞太大學96%、亞細亞大學92%為最高、京都產業大學、筑波大學及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碩士,也都在55-60%之間。當然這些外國學生包括來自亞洲各國的人。

在師資方面,有部分學校標榜其教師「全部」或大部分有實務經驗,傳統的名校如早稻田、慶應等校本部研究所的經營碩士還是比較傳統、比較學術,當然有很多著作等身的名師,以及廣泛的校友人脈,這也是他們吸引人的地方。每年外商公司或部分的日本公司也都像歐美一樣,會到校園來徵才,有些公司還提供暑假實習機會來增加彼此的認識。

因為MBA課程琳瑯滿目,因此有些職涯雜誌也開始為這些想唸MBA的人做專刊,其中也有滿意度調查,調查的十個項目是:授課內容多元化、有較多實務的課程、能與教師較密切地溝通、教師陣容充實、學生水準高、學費適當、提供轉職活動的有效情報、容易建立人脈、設施完善、行政人員應對良好等。目前在滿意排行榜,除了傳統的名校早稻田、慶應及一橋之外,最滿意的前四名是法政大學、神戶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及非學校系統的Globiz經營研究所。其他的主要國立大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等,似乎都還未啟動MBA課程。

日本的MBA教育雖比台灣起步晚很多,但很多地方卻是一步到位(如有工作經驗才唸),同時也有很多學校的課程內容能較充分反映出日本產業的獨特性及其管理的特色。台灣仍有可以借鏡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