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產業及市場版圖快速變動的今日,對「未來的想像」與「前瞻的思考」應該是越來越重要的核心能力。「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遠景與策略」經過一年的研究,再加上去年一年的宣導,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應,理應會有一些迴響與討論。
在學校裡,在大眾媒體上,大部分的人還是活在一個相對靜態、「未來只是過去的延伸」之思維模式裡。YouTube那篇「你知道嗎?」你有看過嗎?想過嗎?該文指出2010最重要的十項工作在2004年都還沒有出現,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前所未有,所需要的科技或工具也還沒出現。那學校要如何因應此一變化呢?
暑假在澳洲布里斯班考察,瞭解他們在2005發現2000年所做的2010遠景已不符合實際發展,於是2006年又重做2026的願景,此次是動員老中青,包括未來主人翁小學生的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建構對未來的想像,完成一個「2026生活在布里斯班」的報告,會讓人印象深刻。
日本有許多研究單位也都會定期發表對未來的預測,經濟新聞社也在2005出版一份2020的未來預測,從政治、經濟、科技到社會生活都有逐年的想像。我們就買了一張貼在「未來發生堂」。「未來研究高峰會Future Center Summit」也從2005起,每年分別在荷蘭、義大利及西班牙舉辦,集合世界各國同好一起分享與探索未來的世界。
從這兩個活動的成果來看,同學想像力的表現令我有點擔憂,同學所提出來的所謂「創新點子」,多半是現在或未來兩三年願意做就可以做到的事。對稍遠一點的未來所做憧憬與想像,似乎缺少了那麼一點狂野或原創力。其實在網路普及、多種資訊發達的今日,有很多創意的點子無時無刻地活躍在各類的網站中,各式媒體也有很多創意的構想以不同的形式在推陳出新,國內外不同學校的「創新」在網路上也有極多的批露。但同學們在構想時,似乎極少運用這些創意舉一反三,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
為了讓同學了解資源及限制,不至於太天馬行空,我也特別請同學實地去訪問校長、副校長、教務長、研發長、總務長、學務長等校方領導人,做一些現實的考量(reality check),結果除了讓他們了解體認到學校的行政單位已很努力在為同學們勾勒與建設未來之外,反而讓他們的「想像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扼殺了一些原創的可能性。
要讓一個學校更有創意、對未來更有想像力,並沒有預期想像中來得那麼容易,不是一門課、或一位老師可以成就的,需要更多的老師參與,更長時間的耕耘.才能改變風氣,創新思維。目前各校積極推動「創意學院」,希望幾年後可以有一些成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