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一年七月與友人前往蘇格蘭旅行,租了山中一間維多利亞女王住過的別墅,果然不凡。所有的房間、客廳、餐廳皆面向漂亮的湖,每天早晚 湖光山色變化萬千,稍可體會岳陽樓記的寫景。以此為中心住了一個禮拜,四處出遊,蘇格蘭多湖,山勢也較英格蘭峻峭,探訪了愛丁堡及格拉斯哥兩大城,也經過許多小鎮與魚港,十分值得懷念。
  七月三十一日,交了房屋鑰匙,臨走前把車賣掉。一家三口提了六大皮箱,搭乘印度航空來到紐約(搭機前還遇到機上有爆炸的謠言,虛驚一場,足足耽誤了十二小時),大學同學開車三小時來甘迺迪機場接我們,直接北上到紐約首府奧伯尼(Albany)。
  原本以為和英國一樣可以很容易租到House,早就把學校登記的公寓退掉。沒想到找了一間三房的公寓。美國的公寓多不附傢俱,所以整個八月,每天東奔西跑,採購傢俱及生活起居用品。也藉此很快地對美國各種類型的零售店有第一類的接觸。因不常久住,很多傢俱都是需要回家自己拼裝,估計大概鎖上一千根螺絲以上。也聽從朋友的建議,買了通用汽車反攻日本小汽車代表作,剛上市的釷星。安頓得差不多時學校也開學了。
古老名校創新課程

  壬色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俗稱R.P.I。在Albany東北方10哩路的Troy市,座落在赫得遜河畔的山腰上,可鳥瞰整個Troy市中心。 R.P.I成立於1824年,是美國也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工學院,創辦人壬色列先生是荷蘭移民,他創校的宗旨是希望能將科技實際地應用到社會上造福人群。十九世紀美國基礎建設如鐵路、橋樑、火車頭等,R.P.I的校友都有很大的貢獻。
  一百多年來,R.P.I的工學院以課程扎實及教學嚴格有名。不同於長春藤盟校及一些小的人文學科(Liberal Art)大學,收的多半是有錢人的子弟。R.P.I的學生多半來自藍領或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弟確實學好一技之長,爭相進入的大學。所以往往學校較少花花草草,顯得較陽剛嚴肅(唸的多半是男生也有關)。直到70年代,校友George Low從美國太空總署負責阿波羅登月計劃主持人身份退下來當校長,以其在政界、科技界的關係,大力擴展及提升研究水平,才從一所有名的教學大學而成為研究為重的科技大學。
  我所唸的都市與環境研究是一跨學院(理、工、管理、人文和建築)的學程。這個研究中心及學程是一位黑人教授在1968年民權運動高潮時期,有感於都市惡化問題和環境惡化問題息息相關,從工業化到都市化,從科技到經濟,從環境到社會,環環相扣,因此需要打破傳統科際分明的學程,做一種跨不同科際的整合(Interdisciplinary)。
  博士班的同學都已有碩士學位(不只二種以上),有念建築、統計、電腦、財務、工程的各方好漢,一般有工作經驗,平均年齡40歲。美國高等教育的角色正在調整中,一方面傳統就學年齡的人口減少,一方面社會上工作過的人也想再回學校充電以更上層樓。於是學校逐漸朝向扮演一個終身學習的場所,接納不同需要的學生。

文化洗禮、宏觀思維

   我們研究中心主任Sam Aidnch是一經歷相當豐富的人物。家世淵源,曾曾祖父是美國鐵路大王之一,祖父、父親都是參議員(羅德島州),本世紀初美國聯邦準備(中央銀行)法,即是他們二人赴歐考察後起草的。他本人畢業於哈佛歷史系及哈佛法學院。當時民權運動方興未艾,紐約市警察局有個副局長缺,需要一位法律背景的白人來輔佐黑人局長。1961美國初次成立少年組,他擔任了第一任組長。在紐約期間他也利用晚上進修在紐約大學得到一個公共行政的碩士學位。
  後來洛克菲勒(他的表哥)當州長,Sam跟隨他到州政府當州長的特別助理,負責民權運動相關事宜,當代表州長參加金恩的活動,洛氏在州長任內大刀闊斧,強化了紐約州立大學系統,希望不讓加州專美於前。也拆遷舊市區(SUNY)蓋了州政府廣場(Empire State Plaza,紐約的別稱是帝王州)。洛氏卸任後,Sam仍留在州政府內擔任公園及保育的主管,在雷根總統任內,力爭反對保育區的開發。在來RPI之前也擔任過長島大學一個分校的校長。
  他教我們第一門綜合研討的課。要解決任何都市或環境的問題都必須對美國的歷史及政經體制有較宏觀的認識。這門四個學分的課分成五個單元。第一個單元是美國的歷史及立國精神,從獨立建國到南北戰爭,到民權運動。從英國君主專制解放出來的第一步是共和─多人共同治理,由開國元老的菁英治理,但開國國父們所立下的民主精神基礎十分的濃厚,使美國在學習中逐步走向現代民主政治,黑人、女人有選舉權都是一百年後的事了。
  南北政治利益上的差距,使得美國必須打一仗,把舊秩序摧毀,才能重建,也是歷史的必然。在談到他親身參與的民權運動諸役,更是栩栩如生。另外他也用大歷史的角度勾勒出美國能源資源的演變對美國政經社會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報告是在蘇聯政變後沒多久,他要我們以戈巴契夫和葉爾辛的顧問立場,替他為俄國立獻提供一些美國的經驗和建議。

科技整合 文武兼攻

  第二個單元是法律,在簡單介紹過美國的立法、司法系統後,即進入環境法即都市法的範疇,那些個案看得我頭昏眼花。這單元的作業是針對紐約州參眾兩院即將出爐的兩份「影響費」的草案作一比較。我一向最怕法律條文,經過此次硬著頭皮逐條逐字推敲後,確實能發現立場不同,鎖定出的法條是有不同的奧妙。教授要我們就老百姓、建商或州政府的角度擇一為基礎,來比較兩個法案對你的利弊。
  第三個單元是環境科技,他找了一位在環工系有名的教授來談水污染的問題。我們討論二個題目,一是有磷洗衣粉對河川污染的“貢獻”如何認定。牽涉到非常實務的選樣問題,以多湖的威斯康辛州為例,如何就點源即非點源的流放,來決定磷的污染程度。另一個問題是70年代GE廠在哈德遜和排放多氯聯苯的問題,至今仍在爭吵如何清理的問題。GE的立場是這麼多年已沈澱,不應在去動它,讓它自然的淡化。而反對州政府把河床底部的汙泥挖起,造成二次污染。
  第四單元是美國的金融制度,都是德國人,有機會比較二國金融體系的不同,導致兩國其他產業發展即企業管理的模式的不同有極大的關連。
  第五單元是社會福利,實際參觀二個老人院和二個少年觀護所。認識美國社會福利的演變,上個世紀末仍是像台灣以家庭來維繫。後來宗教也加入分擔一部份。一直到經濟大恐慌,太多人無依無靠的情境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才開始了美國社會福利的濫觴。第二波是在詹森大社會實在民權的風潮下,加重了「大有為」政府的負擔,到今天成為一個不只是財政上也是社會上的大包袱。我們的作業是要替州長縮減社會福利方面20億元的預算,如何從二、三十項的社會福利預算中去動刀,也是很大的挑戰。

師父領入門 修行在個人

  對我這次遊學以及生涯規劃上影響最大的二人即是我的指導教授Bruce Piasecki和管理學院院長 Joseph Morone。此次先談Bruce,他是波蘭人後裔,在康乃爾念了Pre law也念了Pre med ,結果沒進法學院也沒進醫學院,博士拿的是American studies,論文寫的是美國對自然的禮頌。畢業後即開始教環境管理,至今以出了四本書,前三本都是比較專業的有關海拋及有毒廢棄物的管理,第四本「追求環境的卓越」成了暢銷書。
  我上了他二門有關環境管理的課,對我的視角開了一扇心窗,從環境的角度來檢討我們的政經體制,工業、農業、能源、交通的問題。四年前,台灣在這方面的問題也一一凸顯了出來。九一年寒假回台北和親友商量,確定以環境管理作為我專攻的領域,論文也決定寫有關產品開發和環境管理的整合,可用得上我過去在行銷方面的背景。九二年的暑假勤快地往各地去參加研討會以補強我這方面的知識。跑了華盛頓DC(包裝與環境),聖路易(資源回收),康乃爾(堆肥技術),九二年秋亦自費到上海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環保會議,得以認識華人在這個圈子裏的人。
  返回校園第一年,確實是相當辛苦,每一門課在每一個禮拜有二、三百頁要念。第一次教報告趕到最後一分鐘,沒時間校對,錯別字連篇,得了個大C,發回重寫,不過我的心裡竟然出奇的篤定。到了第二篇就拿了全班最高分。過去的經驗對收集和分析資料都有幫助。結果這三年的課程全部拿A,是我這輩子唸書以來最好的成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