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溫肇東教授

過去十多年曾為85本書寫推薦序或書評,也寫了331篇專欄,因為很樂於和大家分享新知與心得,也不斷獲得邀約,就這樣一路寫下來。

喜歡「寫」這件事,可追溯到民國40年代我念中山國小時,母親就讓我和一位大陸來的俞老師在課後學作文,三、四年下來也寫了上百篇,也有機會參加作文比賽。母親為我將每篇文章都謄寫在一本「作文本」裡,我想她應是想藉此來練習中文書寫。因為光復那年她剛好上台中女中高中部,才從日文教育轉到中文教育。她的字很漂亮、工整,很適合抄寫。

初中時開始喜歡看「文星叢書」,沒事就泡在文星書店,大量閱讀很多散文作家及他們的遊記,尤其是歐美的見聞錄,從小就對牛津、劍橋、常春藤名校十分熟悉,建構出我的世界地圖。張曉風在那年代出道,很喜歡她的散文風格,也曾有一陣子模仿她的書寫。

高中時加入「建中青年社」,結交到一批至今都是至好的朋友,我們創新開闢了紅樓、植物園、劇場等專欄,超越當時高中校刊的規格,討論很多連大學生都不見得碰觸的議題,曾被標竿為左派文藝青年。另外從初中開始參加救國團的活動,我就有寫遊記的習慣,學校規定的日記也是天天寫。最近流行「一萬小時」基本功夫的概念,回想起來,我的一萬小時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因編輯的經驗,進了東海大學之後,也參與《大度風》、《東風》的編務,也翻譯過劇本。曾參加拾穗雜誌的翻譯徵文,以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得到第三名。高中、大學班上的畢業紀念冊,我都自告奮勇去承擔編排。唸完MBA回來,第一年教書為了教材,翻譯了一本《系統方法》,自己編輯、找人畫插畫,再找出版社出版。

後來在南聯國際大貿易商工作時,很自然就負責公司簡介的編輯企劃。曾在當時的《實業世界》寫過幾篇日本商社或財團的經營管理。民國70年代經營「芳鄰」連鎖店時期,透過社內刊物持續將公司經營理念和大家溝通。在日本第一的年代《日本文摘》創刊,常將因工作進出日本多次的一些觀察與心得寫成文章發表。

唸完博士,到政大教書時有位前輩提醒我,在寫學術文章、期刊論文之外,也不妨寫些中、小的文章,對知識的傳播更有貢獻。記得大學畢業之際,漢寶德開始以筆名「也行」在報上寫「門牆外話」,我還很得意一下就認出其風格。學生時代那一輩的專欄或方塊文章,都是我平常閱讀的重點,也很熟悉不同長短文章的拿捏,及議題設定。

在經營芳鄰的十年當中,因被採訪的關係認識了一些雜誌、出版社的朋友,因此後來推薦序和專欄的稿約就不斷。由於我不排斥,且還書寫勤奮,都能即時交稿,久而久之就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也因此得以較早獲得書訊、並閱讀新書,藉此學習新的觀念。為了每月的專欄,必須將我廣泛興趣、多元題材,如創新、管理、教育寫成一篇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和大家溝通分享。

回顧這十多年的推薦序,也可看出管理及創新思潮的流變,台灣的出版社在傳播、企劃這類出版時,有新潮,有主流的類型,也有一些是較長銷的經典。我經常將之與我個人的經驗連結,提供一個較親民或在地本土的脈絡,讓讀者容易入手,我想有些編輯喜歡我這種風格。當然有些邀請是因我在行政單位主管的頭銜有些加分,如EMBA執行長、科管所所長、或創新創造力中心主任,如能對銷售有幫助,對觀念的傳播有受用,我也樂於幫忙。

我把與每本書的邂逅看成是因緣際會,很有榮幸幫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創新者的修練》、《創新者的成長指南》、《創新者的處方》等書推薦;也有緣將創意大師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的《發現天賦之旅》、《讓天賦自由》、《讓創意自由》介紹給台灣讀者。

稻盛和夫一直是我敬佩的企業家,三十多年前在台灣就聽過他演講,科管所在京阪奈園區也參觀過他的京瓷公司。因此很樂意幫稻盛的多部作品《生存之道》、《稻盛和夫如何讓日本航空再生》、《人生的王道》、《稻盛和夫工作法》撰寫推薦。

有些書後來成為暢銷書,我也與有榮焉,如史坦福科技創業計畫(STVP)的婷娜.希莉格(Tina Seelig)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學創意,現在就該懂的事》,第一本還暢賣了7萬多本,2009年底她來台訪問,才知道我們在Rochester大學曾經同學過,我唸MBA,她在念生命科學系。

也幫很多創新的組織,如:Nokia《溝通的夢想家》,Google《翻動世界的Google》、《Google為什麼贏?》,Apple《蘋果內幕》、Toyota《豐田創意學》、samsung《三星揭密》、及Virgin與理查布朗遜(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顛覆學》、《袒裎相見》寫過序或導讀。另外,為特別的Rothschild家族《世界真正的首富》寫了一篇〈富可敵國的時代意義〉。

從早期《後發制人》、《成長的賭局》到後來的《富足》都讓我們意識到,一再「追求成長」或「追求第一」的競爭有玩完的一天。台灣卻少有其他的價值觀,也難有機會反省。書寫不只是一項功夫、一項修練,也可能是一種機緣(affordance),可接引創新或反省的機會,我很高興我的興趣可以發揮一點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