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宮崎駿的《風起》中,對熱愛飛機設計的堀越二郎,每一階段的夢境都是戲中很重要的一個梗。從小時候大量閱讀喬瓦尼‧卡普羅尼的書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就出現了卡普羅尼,之後在設計遇到瓶頸時,也都會在夢中得到大師的啟發。直到最後設計完成,卡普羅尼還是出現在他的夢境。

於是我在課堂中詢問同學,你有沒有喜歡一件事,喜歡到在你的夢中,那個領域的人物(somebody)曾進到你的夢裡。60多人的EMBA班、40多人的碩士班,大家想了很久都說不出來,100人的大學部有位學生舉手說,他曾經夢到NBA球星奈許(Steve Nash),因他喜歡打籃球。大部分的同學回想夢中人物多半是自己生活周遭的人,為什麼我們的夢境就是小衝突、小確幸這麼的侷限?

今年是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演說的五十週年紀念。1963年那個重要的演說,揭起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大旗,經過約五十年後的黑白平權奮鬥,美國才有黑人總統歐巴馬的成果。夢想是很多事情的推動力,「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如果沒有夢想,我們哪裡都去不了。

就在我擔心台灣是否沒有人在作春秋大夢的時候,9/29 TED X Taipei「新世代啟程」的節目中,我看到一群有夢的年輕人,台灣應該還是有希望的。

在十七歲時就立定志向「想加入太陽馬戲團」的陳星合,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在做白日夢。立定志向後,念復興劇校的他,除了強化他自己的各種身體技巧,還自己上網找雜耍的名師,這些名師的表演都在他YouTube的最愛當中,反覆觀摩練習。終於在200623歲那年,太陽第一次來台演出時,他有機會去試鏡,在激烈的競爭中,終能脫穎而出,進入太陽的名冊,但還是沒有機會演出。他持續努力,鍛鍊各種新的能耐與技巧,每年寄錄影帶去報告他的成果,太陽都請他耐心等待,四年後他才得以正式參與演出。這個年輕人的故事,從夢想、努力、堅持、到實現做到,是很有勵志作用。在現場表演時,水晶球在他身上滾動,搭配音樂優雅的節奏,雖是很內斂演出,但看得出世界級的火候。

第二位是今年五月哈雷重機車「改裝」世界冠軍的葉韋廷,他的本業是設計。他問在場的觀眾,「你上次有挑戰世界的念頭是多久以前?」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覷。演講後,主持人問他下個挑戰是什麼?他說是重型機車「原裝設計」的冠軍。台灣還有多少這樣追夢的人?

第三位是發起二十五萬白衫軍「公民1985行動聯盟」的台大柳醫師,原本只是在批踢踢發文希望召集五十人進行一場十分鐘的快閃抗議,卻串連起三十九名原不相識的鄉民,共同策劃三萬民「白衣公民的教召」,結果透過網路的連結成了八月三日「一起為不認識的人走上街頭」,且能理性地散場。白衣公民自己照亮這個社會,是一股誰都不可忽視的力量。

鄉民幫助鄉民的例子還有「群眾集資」(crowd fundingFlying V的林弘全。不同於傳統創投,金額較大門檻較高,Flying V為早期創業者,或微型創意概念的驗證,向一般贊同其創意理念的網民集資,成功為一百多個團隊募集到超過四千萬,活化了台灣創意的推展。

另一個「零時政府」則是由軟體工程師吳泰輝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致力開發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與工具。從「零」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代表數位原生世代,以01世界的視野,以開放原始碼的精神,關心言論自由、資訊開放、寫程式提供公民容易使用的資訊服務,進而有效監督政府,也是積極應用網路社群的例子。

開場表演的Luxy Boyz,也上台說明其創新歷程,原是三個街舞男孩,在夜店跳街舞。起初不是很受歡迎,經過一段時間研發,加上LED「光」的創意,走出特色。當天在現場還加上機器人及高翹等的元素表演,轟動全場。他們也希望有機會進軍到國際舞台去表演。

另外還有「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的劉安婷才23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在紐約工作一年後,決心回台灣,發展類似「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計畫,讓未來的領袖菁英在年輕的時候,有機會下鄉了解偏鄉的實況,除了服務學習與奉獻外,日後成為領導人,在各方面相關的決策時比較不會有盲點。和Jason搭檔的節目共同主持人林以涵本身是「社企流」的創辦人,社企流與20122月上線,透過華文分享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資訊,連結各地社會企業,也是年輕勇敢追夢的人。

這個名為「新世代啟程」的單元,讓我們看到台灣還有這麼多有夢的年輕人(30歲上下)。他們都是數位原生代,擅用網路工具,能動員鄉民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他的勇敢追求夢想。雖夢的格局都不小,但也都能築夢踏實一步一腳印,「做到」目前的里程碑,並持續追逐下一個目標,台灣的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