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2009.12
中國作為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 Guest of Honor),是其以和平崛起,大國姿態行銷其出版及文化的大好機會。雖然從二年前被預定為今年的主賓國起,在德國就一直有很多聲音,台灣也被迫以「台灣出版人館」替代以往的「台灣館」;在九月份的一場熱身研討會也發生因異議者出現,引發中國官方代表退席等插曲;加上在國際展館的大陸館現場,「台灣地區」書籍上「小貼紙」的笑話。總括來說,德國的報紙的評論是毀譽參半。
在書展期間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覺得大陸雖然有些執行上的瑕疵,(因此次戰線極廣,熟悉國際應對的人顯然不足),但大體上,他們在德國民間應是做了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與國民外交,書展主席認為與其圍堵,不如讓正在改變中的中國,直接進來面對挑戰,更能促進其開放。
從一九八八年開始,法蘭克福書展每年都邀請一個國家做為主賓國,主賓國的活動在時間上並不限於十月這五天,活動的地點也不限於書展會場,基本上幾乎是一個全年的活動,從三月的來比錫書展就展開了序幕,從四月到九月,中國已在德國許多城市舉辦多場作家演講、作品朗讀、小型展覽與表演等文化活動,十月份的法蘭克福算是頂尖的高潮。
這次他們有超過1000人參與,搞到法蘭克福的中餐廳都很緊張,進行了600多場活動,副主席習近平也來參加開幕典禮。現場到處都可看到中國的海報及招貼,其主賓館的設計:紙山、活字、墨滴、書牆等意象,不能說沒有創意,但前三天只有業者參加時,顯得有些空盪冷清,後二天倒是吸引了許多一般的民眾。
我直接參與了幾場現場節目,有些中方的主持人不夠專業,有些報告人是對著稿子念,沒有意識到他面對的是世界各國的人士。現場的時間控制曾比表訂晚了20分鐘,也沒人出來說明;不同的活動是由不同的單位負責,協調上也不是那麼順暢。
在國際館一樓的大陸館設計也可看出其用心,但以省為單位的出版品內容,還是反映了其現階段的水平,結合漢語學習熱潮的「孔子學院」,可能是在台灣比較少被報導的。在其他的專業館,我們還可以看到北大方正、漢王,還有上海世博的攤位。另外在電影館,我也觀賞了文化大革命最早被學生活活打死的北京師大女附中副校長卞仲耘女士的紀錄片「我雖死去」;印尼華僑學生到北京「尋找成龍」,和維吾爾少年足球「maimaiti’s 2008」等三片。
做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圖書出版規模已號稱世界第一,雖然其出口的版權應該還很有限。但我聽了二場兒童文學作家的活動,他們的作品也都有好幾國的翻譯本,且發行數量也不少。中國閱讀市場本身之大,是世界各國出版人必爭之地,大陸也結交了很多德國的漢語通;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出國的人多了,僑居在德國的人也不少,通德語的人也早超過台灣。相形之下,台灣在品質及深度上如何突出我們內容及特色,才能讓台灣在泛華人出版及文化領域中,為何不容忽視的理由自然浮現。
- Dec 29 Tue 2009 00:07
從法蘭克福書展看中國文化外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