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5 經理人月刊

IBM從2002年起逐步發展及其「網上腦力激盪」(Jam)的平台,並運用此一平台來促成廣泛的參與及合作,對問題與挑戰的新觀點,並從中找出重要的型態與主軸,希望藉此能加速決策與行動。IBM在2004組織內部的「價值Jam」及2006未來產品的「創新Jam」都有很好的參與成果。

Jam的概念是根植於在網路2.0的時代,智慧或好的點子是散布在各地的腦袋裡(distributed minds wisdom),若有一個好的平台及誘因就能快速集結整合這些資訊(collective)。IBM Jam的「實務」可以說早於「群眾外包」 (crowdsourcing )(2006),或者是群眾的智慧(wisdom of the crowds) (2004)等概念的推出。

Jam已成為IBM一項新的服務工具,可協助有興趣的機關來運用,並收取一定的費用,充分表達了一個服務導向的公司,任何內部使用的工具都可拿來賣,且是以服務的方式來推廣與賺錢。每次使用包括pre jam,jam過程中及post jam的服務,是台幣千萬計算。

2008年10月的創新Jam更邀請了更多方IBM以外的參與者。台灣有包括政大、台大、清大、工研院與技術處等十個單位。以下就分享我自己參與的2008年活動,在十月間進行了4天半,總共有90,000人次上網觀看、閱讀!,並有32,000人次提供意見,共有來自20個產業,1000個單位的員工參加。這些上網參加的人有31%來自東亞、北美23%、歐洲21%、南美15%、拉丁美洲9%。

此次的「網上腦力激盪」是針對2007年底調查1100位CEO的報告-「2008未來的企業」,結論中的4個主題,再邀請更多的伙伴參與討論,看看是否能找出更多的洞見(insights)。這四大主題是「迎接變革」、「新的全球企業」、「地球與公民」、「客戶即夥伴」,參與討論的人次分別是9512、5387、7623、6977。
參與討論者的資歷也分配蠻平均的,老中青都有,5年以內占27%,6-10年占20%,11-15年占16%,16-20年12%,21-25年12%,26年以上的13%。

在這活動期間,參與者累積讀了150萬的網頁,平均每位76頁,前後花費約2小時,平均上網8次,有一半的參與者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半主要是閱讀並沒表示意見。美國商業週刊認為「Innovation Jam 2008」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活動,他們注意到在此之前,IBM以及參與的各個組織,推行創新都已經有好一陣子了,似乎已進入疲乏期。但這次的活動又點燃起一些希望,不只是感覺不錯,有一些好的點子,最重要是有一些好的結論。

這些結論是「未來企業」必須立即開始作以下這三件事情:
1. 接受跨及各系統一種新的「透明度」,允許顧客和夥伴更親密地參與到不同層次更多樣的企業活動。
2. 增加每個企業運作的「效率」,消除浪費與使用嶄新且有力的監控和測量技巧,促使企業有更好的決策。
3. 將公司的「社會責任」視為是企業的核心功能,和公部門更緊密的合作,以建立永續的企業經營,而這將可提升全球的生活條件,並驅動積極的社會改變。

利用2.0的精神,透過有效的平台及誘因在「網上」腦力激盪比傳統「實體」的腦力激盪有即時、密集、多人參與等的好處,確實可以將分散在各地的智慧聚集在一起,發揮集體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