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過去的繁榮從加工出口區到科學園區,從鳳梨、蘆筍、洋菇、三夾板、陽傘、紡織成衣、運動器材、到個人電腦,基本上都是外銷,許多材料也需進口,台灣的「附加價值」在微笑曲線的最底部,相對有限。換句話說,透過微利的代工,但因量大,最大貢獻在就業機會及增加所得,也適時引導農業人口轉進輕工業。因此台灣經濟發展主流論述的基本關懷是環繞在「訂單」與工作上。在全球競爭的邏輯下,生產力是第一要務,為了獎勵外人投資,優惠的措施是必要的,環保、土地、勞工的議題就被妥協了。

 

        因此,我們造就了一些在國際市場上有些許競爭力的產品,但這些產品為追求最低成本,一再逐水草而居,轉到東南亞或大陸,沒有什麼產地忠誠度。我們很多「世界生產第一」的紀錄只能成為歷史。我們曾經是世界這麼多產品的提供者,所得到的回報是什麼?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超抽地下水,工廠林立在田中央,好山好水的存量驟減,台灣下個世代的繁榮,所賴以生存的「資源」是否已被消耗殆盡,新一代的創新能力是否能能著床,在這片土地這是在後ECFA時代很大的考驗。

 

        就像《半農半X的生活》作者塩見直紀所看到的,現今社會面臨著環境、食物、心靈、教育、醫療設施、社會福利,以及社會不安定等種種問題。塩見因此提出在這樣的時代中,半農半X的生活才是比較理想的生存方式。

    

        「半農半X」,就是一方面可親手種稻穀、蔬果,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X),取得穩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土地及社區的連結。因為「農」必須接觸土地,接觸自然,對個人和土地的健康都有益。這樣腳踏實「地」,又能發揮自己的天命或專業的理想概念,在日本被很多人接受並開始實踐,很台灣也有多位友人已在花東地區展開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有更多的人把自己對「在地食物」的熱愛,謹慎挑選原料,發揮創意做成商品、建立通路,讓更多人可以享受自然健康的美食。

 

        就在本書付梓之際,正好發生了胖達人事件。誠實標誌與廣告訴求是所有食品行業的挑戰,書中八家公司的規模都還沒有像胖達人那麼迅速的發展,但他們都一步一腳印,戰戰兢兢的成長。本書所採訪的在地精食個案的業主,他們強調的不一定在規模、或在量,他們更在乎產品的品質、與整體呈現的質感,想要販賣與交流的還有背後的故事與意義。

 

        兩位作者都很年輕,不到三十歲,目前都有其正業,利用業餘的時間,以她們的熱情為台灣這一波在地精食創業的故事認真採訪、寫下了篇章。兩位都是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畢業(大學念的分別是台大農經系和政大新聞系)。很巧,她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都在設計相關產業(The One和橙果),這樣的背景和本書的出現及呈現主軸,是否有些線索可循。首先,她們用的企畫主題與熱情,博得與企業家訪談的機會,因這些個案都已有人寫過,她們切入的觀點及提問也獲得創業家的認同,雖不是專業的寫手,但他們筆尖所蘊含的人文素養及對土地關懷,還是流露在各個篇章當中。

 

        台灣有很多慢食知味人士,也有一些人因興趣投入精食的創作與生產,他們比較在意的是有沒有人欣賞他們,並不太在意成本或經營的層面,這樣只是對美食、精食社群的培養有所助益,對創作者來說只是嗜好(hobby)。即使貿然開了餐廳,或拿到市場去販賣,沒過多久可能就無以為繼,不了了之,消耗了一些親朋好友的投資或資源,無法成為企業,蔚成產業。就像許多文創工作者,只能在創意市集擺攤,走不到下一個里程碑,進入通路,或建立品牌。

 

        本書的八個個案,基本上至少都過了第一關,有自己的品牌,清楚的職別,能在重要的通路上露出,如誠品的迷台灣(Meet Taiwan)或好丘,經過市場的洗鍊,他們調整、修正過第一代產品。為了使更多的精食創業家或在地的文創工作者,對成長的營運模式更有觀念,兩位作者在每個個案之後,用現在較流行的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的九宮格來分析。

 

        九宮格從最中心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出發,針對選定「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透過「通路」(Channels),並建立「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為落實價值主張,組織要規劃「主要的營運活動」(Key Activities),動員組織內的「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並聯繫必要的「策略伙伴」(Key Partners),如此才會產生收益流(Revenue Streams),並發生相對應的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九宮格以及九格之間的相互關係非常緊密,因此這是一個很受用、很實用的模型。如果有哪幾個格子你「說」不清楚,就是你還沒「想」清楚,它可能就是你的罩門、你的盲點。兩位作者雖然是商學院畢業的,但並沒有創過業,因此她們對每個個案的分析可能有未盡之處;但透過八個個案洗練下來,讀者也可以某種程度熟悉此一九宮格模型,這是本書和其他精食或文創的書籍最大的差異之處,有較多的管理意涵。

 

        在地精食創業不只要有溫暖的心,也要有冷靜的腦,把營運的任督二脈打通,這八家公司的創業者更是腳踏實地,動手做出獨特創新的產品。這樣的努力可能拼不出一家能和三星競爭的公司,但可以創造出更多的中小企業。在分眾與長尾的時代,中小企業的彈性不正是我們最擅長的嗎?我們不需要全部的企業都要大到不能倒,尤其那些和其所賴以生存的土地、社區都沒有關係的大企業。

 

        在半農半X的理念下,創業家不只天賦得到發揮,這些創新對土地、對健康也有所貢獻,也讓農民、農產品找到生機,可以修補整個上一代較沒有為台灣的人民與土地考量,真正為台灣創造可長可久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