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在過去十年間,設計產業看似發展很快,展覽、國際獲獎的種類與規模都成長很多,從事設計相關行業的人也明顯增多。但這些「量變」是否有帶來「質變」?台灣的生產、生活、及生命都有因此而提升嗎?更有「設計感」嗎?設計在組織內的功能從美工、設計課到設計部;主管設計的頭銜從經理、總監、設計副總、到設計長;最終,設計的價值能否進階到董事會的策略層次?

    設計師的五感器官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覺知與感受應該要很敏銳。一般人很容易「有看沒有到」(Looking without seeing),「有聽沒有見」(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英文說I see,是我「看見」了、明白的意思;說I hear you,也不只是我聽到你說的,而是我明白你話中的意思。能深入觀察,洞識(insight)到問題所在是傑出設計的根本,而其核心就是「同理心」。設計師應真實地過「生活」,真正在「使用」、「享受」各種產品,才能理解使用者的情境與痛點。多去旅行、多念點書,也能增加自己對周遭世界人情理解的廣度與深度。

     好的設計最重要的是要有「價值」,能解決某些問題,因此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工作、身體、家庭或娛樂。設計不只是變換材料、造型、或增加美感、令人賞心悅目而已。最近丹麥設計中心負責人在台北分享,2006年起有一個新的設計獎INDEX,有別於iF或紅點,目的是要「改善人類的生活」。他說這個社會並不缺一個有設計感的咖啡杯,或一張有美感的沙發。即使是已開發國家亦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太多錦上添花的設計,而是要多一些「雪中送炭」,用設計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才能發揮設計的價值。

     好的設計環境是有許多人願意「談」設計,討論各種「作品」,而且大家都有足夠的「語彙」,不管是想設計、美學、市場、成本、營運的角度,讓設計師之間、與使用者之間、評論者之間都能充分交流,相互切磋砥礪,讓設計的價值落實到我們的生活裡,產生影響力。當然有時也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語言」,因設計是很視覺的,但要有不同場合、媒體可以互相展示、披露,看多了就會有所啟發。好的設計環境「生態」是讓每位設計師的創意,能適得其所發揮他的價值,不論在提升生活、美感經驗、或在產業上有影響力,最後也能讓設計師合理地獲得他應分到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