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在教書,經常要「出題」。規劃一門課,要想期末報告出什麼題目,才能讓同學整合一個學期所學? 每堂課要討論那些議題,才能完整理解該週的主題?入學考試、筆試、口試都要出題,要出得有鑑別度,又能超越補習班的猜題。考試會主導學習的方式,也會吸引(或排斥)不同的學生來報考,你相信一個研究所也會被其所出的考題所定義嗎?你出的考題和其他研究所沒什麼差別嗎?出題也是整合行銷的一環,聽說過Google的考題與微軟的考題差異嗎?因此「出題」是大有學問的,而「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對老師和同學都一樣。

最近很多學校的EMBA招生都不筆試了,理由是企業主或高階主管,很怕筆試,而且筆試考不出真正的程度,因此就取消了。只能透過書審和面試來篩選學生,國外商學院不也是都是申請制的(但別忘了他們有GMAT)。聽說某校取消筆試後,報名人數大增,希望增加的考生品質也較好,而且假設從書面資料就可以正確過濾出你想要的學生(公司大,職位高?),也能避免滄海遺珠(類型的失誤),要不然辦公室會有接不完的抱怨電話。接著在短短幾分鐘的面試,也期待口試委員能分辨出學生的程度及動機,不只是選到口齒伶俐的同學。

光用口試是否能問出筆試想考出的內涵?筆試原來想要考的又是什麼?考經濟、統計的基本學識,還是考邏輯、商業判斷、抓重點的能力?怕筆試的企業主,到底怕的是什麼,怕考不上丟臉?如果你出的題目只有企業主才答得出來,專業經理人不見得答得出來,那他有什麼好怕?問題是這種題目要怎麼出?且你能讓想報考的人知道你要選什麼樣的人?你要怎麼考?考什麼?可以做到「非誠勿擾」。

另有可能,老闆們都是出一張嘴,不習慣自己寫東西,平常都是助理、秘書在寫,因此其書寫的表達能力較差?因此答卷不易拿到高分?想唸EMBA的人,讀寫的能力重要嗎?我知道有些系所,錄取後他們還是請助理、同學幫忙完成課堂上的作業、功課,或論文?那你要錄取這樣的EMBA嗎?(因可為系所帶來資源?)他為什麼還需要這個學位?來交朋友、拓展人際網絡?那EMBA的「學習歷程」給他的「附加價值」到底是什麼?

老師的角色是什麼?教一些企業主們聽不太懂的知識(理論)?其實老師的「值價」就是在課堂上問一些問題,尤其讓有實務經驗,做過很多大小決策的學生去反思。我聽過對老師最大的推崇是,他善於將自以為會的同學,連續幾個問題,問到他不會為止;了解自己沒想那麼多,想那麼深,因而受益、受教。更厲害的老師是能循循善誘,將不會的同學,問到會為止。讓學生在「對答」的過程中,帶領同學思考的邏輯,逐步釐清你想傳遞的主題,其他的同學也在這深度對話的過程中,學習到其道理。單向的講授缺少參與互動(Engagement)的過程,較難得到刻骨銘心的學習效果。

老師可不可以出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題目,這是Tina Seeling「真希望20歲就懂的事」作者來台時,在一場座談會時我提出來的。Tina在「設計思考」的課堂上出了很多可以激發學生們創意的題目,如100條橡皮筋、或100張便利貼、或100個迴紋針,能轉化出什麼價值?許多學生的創意結果超乎老師的想像。教「創意」和教「有標準答案」的知識有多不同?

知識的傳授一定要透過寫黑()板、作筆記、反覆做習題、背誦嗎?這樣學來的知識能存留多久?將來在生活中、工作上能靈活運用嗎?當今網路上的「知識」比雲還多,隨時可以取用,那到校園來,在課堂上的「任務」是什麼?知識的「獲得」(Acquisition)還需要借助老師的是什麼?我們都假設學生是無法「自主學習」的嗎?只等待老師的餵養、灌輸嗎?「學而不思則罔」,沒經過思考,沒經過發問,就被傳授的知識通常不易著床,不易內化。

大部分的理工科學的都是「解題」,而不是出題。研究生做論文的核心就是擬定「研究問題」,文獻回顧、研究架構、資料收集都要扣緊其研究問題,因此研究問題設定的不好,即使方法都中規中矩,整個論文的價值還是不大。

上週一個丹麥訪問團來訪,談到其教育制度,他們從小學就已開始實施問題導向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自己出題或自己定義問題是台灣人較不熟悉的,經驗顯示問題導向學習的成果會強化其「科目」(subject)的學習,這和印度河濱小學DFCDesign for Change)作法是一樣的。DFC要其小朋友去感受(feel)其生活周遭的問題,用其想像力(imagine)去找出創意的解答,並實際上去做(Do)一個禮拜,再反思檢驗其成果,並與大家分享(share)。每學期各個科目都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實際解決一些問題。河濱小學學生的學科成績也比其他學校優秀。

最近在吵十二年國教,大部分的討論都聚集在招生及學費,很少人在談教育的內涵。我們是希望透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教出我們想培育的人才?讓他們在二十一世紀有創造力,有競爭力。我們會不會又一次問錯問題、吵錯問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