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世界是斜的—從本地觀點看切身經濟問題
大家都在談「世界是平的」,的確,關心國際局勢與台灣發展的人已經看到——現今的人才、技術、工作、資產與資訊,幾乎已不受國界阻隔而能自由地流動。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柏林圍牆的倒塌、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形成、網際網路的盛行等,確實讓這個世界顯得比以前平多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就會發現人才、技術、工作、資產與資訊並非均衡、均等地流動,而且只要有一點點的傾斜,就會在不同地區造成數量上、品質上、類型上重大的流動差異。
這正是作者王盈勛在本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世界是平的,卻也是斜的——人人都想參與這個抹平的世界,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然而並非人人都有同等的機會。甚且,在無可阻擋的全球化趨勢之下,弱勢團體、被剝削階級仍將繼續存在,而且有可能隨時「大風吹」,換人做做看。作者認為,世界的「平」,並非人人都能同享其利,而世界的「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扶正。
對蕞爾小島的台灣來說,這無疑是個引人關注的課題。世界的平,已經影響我們,世界的斜,也正在對我們造成衝擊和震盪。
我們已經看到,目前台灣有一百萬人「輸出」到大陸,同時也有外籍勞工、外籍新娘「輸入」到台灣,使我們社會與家庭的生活型態發生許多改變;我們已經看到,台灣在美國的專利申請案數量名列前茅,但實質的技術貿易卻始終呈現巨幅的逆差;我們也已經看到,台灣的自然資源匱乏,長期以來致力發展加工出口業——進口原物料、能源、設備等物資,出口附加價值有限的產品,並在這個過程中留下水汙染、空氣汙染、重金屬汙染及地層下陷等問題,使台灣付出了難以估計的環境成本。
「斜」的觀念,能對應及補充「平」的觀念,提供多元化與差異化的角度。透過作者的詮釋,我們除了對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觀察台灣社會與經濟現象時,也多了一份覺察力。舉幾例作者的觀察與反思:
◎在批判七年級草莓族的行為時,我們是否了解到,其成長經驗與未來的世界本來就是與三、四、五、六年級世代不同?(〈別怪草莓族〉)
◎網際網路的普及似乎釋放了言論的自由,但我們是否看到,網路商業化與分眾化的現象,有可能反而造成民主與自由的危機?(〈網路是摩西,還是梅菲斯特?〉)
◎在產業外移、工作者前進大陸的潮流中,可曾想過,根留台灣的人有什麼樣的安身立命之道?(〈「不用」前進大陸的方法〉)
◎台灣人向來不接受自己身為邊緣小國的事實,然而有多少人了解,小國是創造經濟奇蹟的條件之一?(〈我們沒有被邊緣化〉)
◎石油越來越貴,IT產品越來越便宜,通貨膨脹與緊縮的力量將如何交手,形塑我們未來的世界?(〈石油與IT的消長〉)
作者王盈勛是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的畢業生,曾在有線電視、《數位時代雙週》雜誌工作過。他勤於閱讀,擅長詮釋,對台灣在地的現象,能提供淺顯易懂的論述。他的觀察力敏銳,文字洗鍊,時有神來之筆。本書蒐集的是他過去一年多在雜誌中所撰寫的時論短評,多數篇章反映他在學院的訓練與實務經驗。他暢談諸多「科技與創新管理」的議題,為讀者帶來觀念激盪、耳目一新之感。
學術知識的建構固然重要,但將複雜的學理與知識快速有效地傳播出去也很重要。畢竟,有了「知識社會」,才足以支撐起「知識經濟」。寫這類的文章,對突破知識框架、建構知識社會,有一定的幫助。這一點,盈勛做到了,我也相信未來他將作出更多的努力與貢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