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BM前執行長路.葛斯納在90年代中臨危授命,將IBM這隻藍色的巨象拯救回來,並且教會牠跳舞。他曾把這段經歷寫成書《教大象如何跳舞》。不過他在退位之際警覺到,IBM恢復元氣的同時,經常錯失(consistently miss)新興事業的發展機會。大象終歸是身軀龐大,視覺及敏感度上還是有些死角。用克里汀生「創新兩難」的概念來說,便是組織的價值、流程及資源分配,影響了其對機會的辨識、選擇與開發。
為了克服這些盲點,IBM經過內部的檢討,體認「新事業發展」有以下特性:成長最終還是來自新事業的開發,儘管大多數的新事業都不成功。他們也發現企業文化是開創新事業的最大阻礙物,就算完全交由獨立於公司外的組織,也無法順利開發新事業。開發新事業基本上是一種實驗,會經歷好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新事業需要協助,才能和公司的既有系統與結構融合,而開放的心態是組織內稀有的資產。

派一流幹部尋找大生意

仔細了解這些問題的根源之後,IBM發現它們的困境是:其管理系統鼓勵短期成果,專注於既有的市場與服務,對策略性成立新事業則沒有賦予足夠的重視;比較強調「持續的利益」及「每股盈餘(EPS)的改善」,而非「提高本益比(P/E)」;對蒐集及運用初期新興市場的洞察力相當缺乏,對於選擇、實驗、資助和終止新興事業,也缺乏明確的方法與手段,即使做了選擇,很多事業都失敗於沒有適當的執行方法。
IBM在2000年前後推出了一個簡稱「EBO」(emerg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的機制。這個機制是邀請公司裡最能幹的管理者去尋找大生意——未來5至7年內可達到10億美元的機會。這些大機會通常不是來自實驗室裡頂尖的研究員,而是去傾聽一些高瞻遠矚顧客的意見。成長對公司如此的重要,是不宜交給新手的,應由公司內最能幹、最有經驗的「一軍」來執行,即使必須將之從目前的核心事業抽離也在所不惜。

EBO為公司注入創業精神

新事業有許多不確定,宜由小而大,不要一開始就有太大的編制,這和以往IBM以「掌管的營業類和人數」來判斷個人在公司地位的作法,有天壤之別。透過實驗性的計畫,與主要客戶進行創新的合作,在釐清生意機會之前不貿然擴編。在早期也不用收入和利潤來評估成功與否,盡量從市場與伙伴間得到回饋,修正營運模式,達到每個里程碑後再投入相對的資源。 從2000年起,IBM進行了20多個專案,探索的領域包括:生命科學研究的大量計算及資料庫、隨需應變零售、工程與科技服務、Linux等,有些領域的營業額已達到上億美金,整個EBO到2003年已超過10億美金。以生醫資訊為核心的領域(整合自IBM原有相關業務)也已成為48億美金的新興市場。EBO找尋的機會通常二至三年後才會浮現,因此現在做的是驗證概念、建構市場關係,以便生意來臨時能卡到決勝位置。
現任總裁帕米沙諾認為EBO的精神若能擴散到整個公司,可使IBM較具有創業精神,也可增強IBM「將點子落實為市場」的能力。這個旅程才剛開始,但一定會有深遠的影響。

2005-07-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