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日台經濟協會辦了一場「台日科技、經濟與永續發展研討會」。會中日本前科技大臣尾身幸次議員,也是前沖繩長官,主講「日本的科技政策」,當中有一段提到「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OIST)的設置。在21世紀今天再去創設一個高等研究機構,是目前台灣政府組織「改造瘦身」之際,最不願去做的事。

用夢想設校,吸引學子

日本從模仿到創新、追趕到超前,在許多領域必須自己進行前瞻性科技前沿的研究,做這種研究的環境與研究者的類型,和傳統的氛圍似乎需要有所不同。因此,十年前日本,不同以往的大學,以未來理想為導向的「北陸先端科技學院」,就設立在溫泉海鮮著名的金澤,主攻知識科學、情報科學、材料科學等三個先端領域,吸引了多數學者及學生在當地研究。在2004年迅速將國立大學法人化的同時,再成立直指國際一流研究中心的OIST,透過這些制度與機構的設置,來落實「科技立國」的理念。
OIST必須是國際的,面向全世界,因此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及教授都將來自國外。OIST的教學與研究領域將環繞在以「生命系統」為中心的議題,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奈米科技等融合領域。為了成為世界先端科技界寄予厚望的一個據點,也使沖繩成為亞太地區的頂尖頭腦群聚地方,需要許多創新的作法。
大家一定會很好奇,為何要將這樣「前進」的機構,設置在離日本本土資源這麼遠的邊陲小島?有機會成功嗎?

借鏡「大學法人」營運模式

沖繩人口135萬人,以觀光為主要產業,本來就有較佳的英語環境及多元異國文化的交流。知識經濟人才的進出以機場為主要轉運,和在工業經濟中以貨暢其流,需要的基礎建設與資源全然不同。只要打造優質的生活、生態環境,對頂尖頭腦有吸引力的研究題目及研究環境,或許有機會達成任務。這個新的嘗試就像在沙漠中築起「娛樂之都」拉斯維加斯的傳奇,有異曲同工之妙。
OIST以創新的「大學法人」型態進行特殊營運方式:日本政府對OIST給予充分的財政上支援,以「公設民營」同時強調國際化的營運方式,全校授課講義、會議都以英語進行。校長及教授歡迎外國人來擔任,招收的學生半數以上為外國人,強調與全球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大學、研究機構聯繫,並與國內外企業,以及有魅力的產業進行合作。大學院周邊,則吸引國內外研究所及新創企業的進駐,形成知識產業的群聚。
我已在多次的場合聽到日本的催生者談到此一21世紀的「科技造鎮」計畫,雖然從70年代的筑波造鎮起,日本就有過一連串「科技城」的規畫,但顯著成功的不多,OIST的發展值得我們注意。


2005-08-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