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溫肇東教授
最近要上「體驗經濟」及「地方文化價值創造」的課題,我運用了去年同學的作品來闡述。一年多前,EMBA同學境外教學京都行的期末報告,除了小組在管理或文化的相關主題報告外,另有一項個人的作業,需繳交十張照片,並用一個「主題」貫穿,闡述自己所看到的京都,結果出乎意料的精彩。
EMBA同學對書寫長篇大論的報告多視為畏途,但這趟旅行大家都照了很多照片,一個畫面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一個視覺的時代,用圖像表達是重要的能力,結果同學們都輸人不輸陣,各顯神通,將對京都的觀察、印象,透過指定閱讀的背景資料,包括侘寂精神、職人工匠精神、美食、茶道文化、京都式風格的經營管理、創新與傳統之間的張力與融合等,多面向不同的理解;再從現場、人、物、地、景、產的捕捉,全面性地「體驗」,並透過在地人物的說明及互動,加上這個作業的要求,每位同學「建構」了自己的學習、自己獨一無二的京都「經驗」。
茲舉幾個例子:有一位時尚界的同學以「少即是多、內外皆美」,反思時尚所帶來的貪婪;一位廣告界的創意也是攝影愛好者,將所有照片處理成黑白,讓大家想像京都的色彩,為她重新著色;一位旅行業的資訊專家,同時也是底片殺手,透過色彩飽滿及各種難得的畫面組合,敘說此次豐富的行程與邂逅;一位建築師則以點、線、面為主題,捕捉到各種難得的角度與細節,也利用各種光與影,帶領大家品嚐各種空間的情趣;一位擔任科技界人資長的同學則是用對比特別強的顏色(金、紅、紫、黃、白… …),從自然景物、建築到食物,來構成她的京都經驗,並能引經據典和文創專家對話;還有一位設計師同學玩弄對比與平衡,如新與舊、洋與和、潮與古、虛與實,來凸顯他的京都印象,最後還將他在這幾天的採購全部攤開,稱之為「身心靈」的平衡。
這麼多元的表達及意會(sense making),每位同學依其背景及經驗知識、興趣及專長,譜出自己的京都旋律。從真實世界現場取材,經過自己的反芻、整合、論述,沒有標準答案。記得那個發表會的下午,所有的同學及老師都看得津津有味,不時有驚喜、驚艷之處。京都很多人都去過,甚至不只一次,但大部分的經驗、記憶都是零碎的,但這一次卻是比較「難忘」的;且下次再到任何地方,或採取類似的途徑,其「印刻」會成為自身養分的一部分,可以去識別、建構更多的意義。這是「審美」的學習,也是轉型經濟、體驗經濟的核心。
這種深刻的學習方法與設計,可追溯到二十年前,從1995年很生澀地規劃「遊中學」,接著連續五年訪遍西南北東歐。由生變熟這當中,還多靠當時國科會駐歐代表孟憲鈺博士的協助,安排當地的創新產官學研單位,開拓了我們歐洲的視野,瞭解各國科技政策、創新、經濟、管理、研究單位、育成機構、智慧園區、生態園區。
我們透過事前資料的蒐集、研讀,聯絡參訪機構,根據研究需要提出訪題綱;再到實地參訪,與負責人對談,加上師生在旅途上朝夕相處,對每個議題可以馬上驗收,並做更深入地探討,這種學習方式就逐漸成為我們的規範。在正規訪談行程外,也對當地文化、景點,及與在地人士的交談互動,更充實了我們對其背景、脈絡的體悟。每次回國我們的參訪研究發表會,也都很正經地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學者專家來評論。這樣粹煉出來的學習心得,因經過多重整合、反芻,烙印特別深層。
每次旅遊儘管事前詳細規劃,但總會有些非預期的意外發生,這也是旅行有趣、刺激(adventure)的地方,在在考驗師生的即時反應及即興創造,也是最好的「身教」。
帶團出外旅行其實也有不少的風險,小至錢包、護照被偷,或者交通事故;最誇張的是我們碰到911事件,當天上午9點從波士頓出發,經舊金山回台北。聯航班機已滑行等待起飛,後被召回,因我們前面二班飛機都出事了。事後也無從得知我們機上是否有恐怖份子,真是千鈞一髮。因這事故而在波士頓多待了十天,這才是精彩的「真實學習」。(這些經驗都收錄在《十年百城 千卷萬里》)
最近很多人在檢討的「學用落差」,主要出於很多人很熟練從文字中、數字中學習(book smart),但在「真實世界」的現場,對人、事、地、物所傳達的訊息,其觀察、吸收、體會較少,不知如何下手。誠然閱讀可以讓你多瞭解別人的經驗;但真的人、事在你面前發生時,如何判斷、如何行動(street smart),在教室中學習事倍功半,有設計的「現場學習」效果較大。
「真實世界,真實學習」(real world, real learning)是知名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宣傳用語,每年IMD有5,000名國際企業高階主管的學員,他們公司的疑難雜症成為教授研究的對象,因此教學內容都是由其教授逐年追蹤親訪企業最新的真實案例,並歸納出的最新原則。這些校友也成為IMD有名「世界競爭力調查」的對象,這是他們經營「真實學習和真實世界」零距離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