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溫肇東教授

 

有人以「世界級的戶外古美術館」來形容京都,不論是她的寺廟、町屋、庭院、市場、巷弄、河川,各式各樣的博物館、美術館、工藝館、民藝館都有可觀之處,而且密度極高。在英國的巴斯(Bath)充滿歷史建築(historical landmark),從羅馬帝國時期的浴場到文藝復興以降各時期代表性的建築,都並存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街廓,因此「整座城市」被聯合國標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每年超過5000萬人造訪京都,不只是在她的「古與老」,也有很多的創新,不只是文化與歷史,在科技、在經營管理上也有很突出的表現。京都出身的諾貝爾獎得主比東京還多,京都經營風格的企業在日本失落的二十年,表現也比東京的大手相對地好很多,二次大戰美軍轟炸日本時,也特別略過這個有許多世界遺產的文化古都。

 

政大EMBA每一屆、每一班可「由下而上」自主規劃一門「境外」課程,離開教室、教科書,自己建構學習相關的課題,並且規劃行程。我們希望用「眼、耳、鼻、舌、身」,實際到國外相關的場景,從現場「人、事、時、地、物」直接去觀察、理解這個新舊文化融合、創意古都中的各種元素,刺激同學們的意念與反思。

 

當我們在考察京都時,其豐富資產若以「智慧資本」的概念,可以包括自然、人造、社會、及人才等,四個面向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相互交引纏繞,形成京都深厚的特色,這是這次境外學習的基本框架。

 

「上路,才會看見不同的風景。」我協助設計了幾個「遊中學」的課題,出國前先做文獻資料的收集,實地訪察回國後,再做心得發表,請熟悉日本的老師、專家來評論,檢驗同學的觀察是否到位。

 

和京都相關的研究議題包括:

 

1. 重訪「京都式經營模式」,他們還持續傑出優越嗎?

 

京都出身的企業如:京瓷、羅姆、日本電產、村田製作所、日本電池、歐姆龍、東星、日本電容器等,比起大家比較熟知的日本企業對照組:日立、東芝、三菱電機、恩益禧、富士通、松下電器、新力等,其經營模式及績效確實有差別,與經營者的出身有什麼關係?

 

從1991到2001年,在營業額、營業利益、營業利益率、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幾個面向,京都大學末松千尋教授研究的結果,京都組都遠勝於東京組,那我們的課題是,2002-2012年的十年間,仍和再前十年的表現一樣突出嗎?

 

2. 日本茶道美學、職人文化、與工匠精神的源頭。

 

欲了解日本美學的源頭,必須了解什麼是侘寂精神(Wabisabi)。不完美、天然、樸素、模糊與矛盾等都是其元素,一般日本人也不易說清楚。我們會希望透過一些參觀的景點(西陣織會館、愛染工房、京都的博物館、滋賀県立陶芸の森),實地去了解日本的手感設計及工藝美學。

 

因有1200年京都為皇室所在地,形成一個穩固結構性的消費,從皇室、貴族、武士,到服務他們的人,因祭典、儀式的需要而孕育養成出「供給面」的工匠與達人,他們只要鑽研技術和創造,就會有人欣賞、買單。

 

3. 在京都的新舊融合方面,我們以京都車站、華歌爾、美秀美美術館為參訪研究的標的。

 

京都車站是綜合了車站、百貨、旅館、購物中心、餐廳、市民廣場共構的創新典範。二十年來,車站改造很少超過這個設計。

 

創立於京都的華歌爾有內衣博物館,收集了全球內衣的歷史,也有對人體深刻研究的「人間科學研究所」,也是傳統產業的持續創新的典範。

貝聿銘在羅浮宮之外,為美秀美創造了另一個接引觀光客進入的設計,是從桃花源得來的靈感。「陶板名画の庭」則是安藤忠雄以清水模、水泥牆面建構出來的空間,融合在都市街廓內的另一個藝術空間。

 

4. 京都是日本「教育創新」的引進者及催生者,從京都大學到民間企業都很重視基礎研究及基本度量衡,這和京都產出比東京更多的諾貝爾獎有關。

 

例如:島津製作所從理化實驗的燒杯、儀器,到由發明質譜儀的上班族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這類做測量儀器的公司在京都特別多,也是典型的中堅企業。

 

關西研究院(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KRI)類似我們工研院,原是大阪瓦斯的儲氣槽所在,改建成一科技企業進駐的園區,成為研究、育成、創新的群聚。

 

京阪奈關西科學城座落在京都、奈良、大阪交界之處,有許多企業將實驗室、研發中心建設在此園區,同志社大學亦有系所設在其中,加上地方政府的努力,為關西的產、學、研共同致力於創新。透過參訪這二個科研機構,希望一探京都產、學、研之間的互動。

 

5. 最後,京都也是美食文化的代表,我們將以「美食之都」的標準來檢驗京都。

 

從日本料理學院(The Japanese Culinary Academy)的功能與業務,了解日本和食的國際推廣。請旅行社安排了超過7顆以上米其林的和食料理,讓同學親身體會京都和食的特色。

 

透過支援京都廚房長達400年的「錦市場」,了解這些商家是如何維持其傳統的食材、相關廚具及調味料的供應。京都也是特別多酒場、飲料「品牌」的發源地,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挖掘的。

 

除了以上五個主題外,我們還要求每位同學以自己拍的10張照片來總結這次「京都行」的參訪心得,並聚焦在某一個印象最深的主題,如:「由小見大」、「境移心換」、「由外而內」、「體小相大」。期望透過這些安排,讓同學的遊中學有最大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