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新發現誌 2011.07月號

  1984年,美國加州,身兼建築師與平面設計師的Richard Saul Wurman,發起一場朋友之間的腦力激盪活動,他們來自建築師、科學家、教育家、詩人、劇作家、創業家、設計師等不同的領域。這些人對未來充滿熱情,又有一些叛逆,聚在一起討論最新、最酷的點子,以及如何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為了讓討論聚焦,每人有十八分鐘的說話時間,談論主題設定在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及設計(Design)三個領域,因此命名為TED。

  直到1990年,每年一次的大會開始在加州的蒙特里(Monterey)正式舉行,自此吸引到一批有影響力的聽眾,而且數量不斷成長。來自不同領域的聽眾,基於好奇心、開放態度、以及想要認識外界的渴求,全都聚集到此,除了聽這些18分鐘的演講,他們也分享彼此的驚奇發現。

  儘管當時的TED是僅限受邀者參加的聚會,沒有對外發行廣告或公關活動,但是TED似乎讓大家開始知道如何與彼此交流的重要性。許多重大的「創新」都在此首次發表,像是蘋果電腦的麥金塔(Macintosh)電腦以及Sony的CD光碟片。TED秉持著「Ideas Worth Spreading」的信念,隨著時間累積,參與人數、活動規模、討論主題等的範圍都越來越廣。

  直到2002年,媒體創業家Chris Anderson買下TED。他創辦過媒體公司Future plc、發行過雜誌Business 2.0,熟知web 2.0的力。從2006年起,發展出TED Talk,將TED的演講影片上傳到網路上(包含官方網站、YouTube、iTunes),讓全世界可以免費收看。如今,所有的TED演講影片都是以創用CC(Create Commons)的方式予以授權。截至2011年4月,TED官方網站上共有935則影片提供大家免費觀賞,觀賞人次超過3億次。

  Facebook與Twitter分別於2004、2006年創立,網路不再是新鮮事網路,結合了社群與媒體,2006年爆發出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新勢力,也是TED爆炸性成長的關鍵年。TED憑藉著這股勢力,加上同年推出的TED Talk計畫,不僅將這些精采且重要的演講更廣泛地傳播出去,TED本身的品牌與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如今TED在Facebook有85萬3745個粉絲,Twitter上有35萬6814個追隨者(followers)。

  TED 在 2009 年開放品牌授權 (open licensing)-TEDx計畫,以城市為名,用在地的故事、TED 官方認可的會議形式,讓世界各地的TED愛好者,都可以在自己的角落舉辦TEDx,不收取授權金,讓他們去實現TED的理念。

  TEDx計畫的成效很顯著,第一年就有35個城市加入,共舉辦超過一千場的活動。截至2010年4月,全球已有超過70個國家加入TEDx計畫行列,超過35種語言、100個學校參與,2010年底已累計有1700場活動、參與人數超過十萬人。

  每一年的TED大會都會上演許多精彩的演講,但是由於語言的隔閡,許多精彩的TED演講只限於懂得英語的人才能夠欣賞。為此,TED在2009年推出開放翻譯計劃(TED Open Translation Project)。該計劃將累積的900多則演講影片由TED提供英文字幕,再讓全球志工翻譯成各種語言,截至2011年4月,已經翻出1萬7749則影片、81種字幕語言、投入5378位翻譯志工。翻譯數量最高的前十名語言分別為:西班牙語、法語、保加利亞語、簡體中文、葡萄牙語、義大利語、韓語、阿拉伯語、繁體中文以及羅馬尼亞語,都有7~800則以上的翻譯。

  TED總部每年投入的製作經費約一百萬美金,除了邀請各領域有創意的人士登台之外,還要「訓練」他們。TED團隊用六個月的時間與講者溝通,傳授十八分鐘演講的注意事項,包括語氣和肢體語言,十八分鐘的投影片雙方要來回修正數次。但光有「內容」還不夠,舞台、燈光、音樂、佈景等所有影響參與者感官的細節,都會由百人團隊設計思量過。

  TED Conference固定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在蒙特里(Monterey)或長灘(LongBeach),入場券是6000美元。四天三夜的活動約有50位講者,平均一天有十位講者上場。TED從不對外發放媒體採訪證,仍使贊助商趨之若鶩,包括GE、IBM、SONY、AT&T、BlackBerry、Coca-Cola、Gucci、IDEO、Intel…,跨領域的贊助商都願意贊助,由此可見TED多面向的吸引力。

  TEDxTaipei從2009年起由許毓仁、彭宣璟爭取到,在台北辦過三場,主題分別為台灣的故事、創意三部曲(Unlearn, Play, Inspire)、下個十年,我們看見希望等,都吸引到很多人,門票秒殺。另外,台北也辦過TEDx艋舺和TEDxYouth。這個創意平台 於很短時間內在全球擴散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其營運模式也值得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