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6.24工商時報  

 

美國通用汽車的破產似乎是美國各界預料中的事情,包括國會、華爾街及一般老百姓,對於通用汽車的關門表現出的冷漠令人驚訝。上個星期,科技創業聖經》作者史考特夏恩來台,我有機會和他談論這件事,他說他已有廿年沒買過美國車了,他也不相信重整後的通用汽車可以製造出好車子;更發人深省的是,全世界竟然沒有人對通用的資產有興趣。

 

然而,這種冷漠卻無法掩蓋美國最大汽車公司衰敗這個議題的重要性。通用汽車曾經雇用了數十萬人,企業經營模式更是全球經理人相繼採用的典範,因此通用汽車的衰亡對於企業管理、政府治理與汽車業的未來都是一堂深刻的教訓。

 

通用汽車創辦者阿弗列德史隆不像亨利福特的創業天才或是技術高手,卻是組織管理的長才,通用汽車是配合消費者需求與荷包而成立的,透過嚴格財務監控並回報專業經理人的管理分工模式,被美國大型企業採用,例如杜邦與IBM,並且擴散至其他世界。史隆也因此成為MIT管理學院的名字及其他無數重要管理相關課程及研究單位的名稱。

 

儘管這個模式看似精明,只是當環境改變之際也成了毀滅性的僵固。早在1970年代日本汽車以更好品質、更小更輕的車種問市之際,這個問題就該浮現了。從那時起,通用汽車並未正視,沒有以更好的車種設計面對市場挑戰,反而選擇政府遊說的方式處理短期的市場問題。記得老布希總統在1992年還帶領美國汽車業三大巨頭去日本請求日本人多買美國車的窘境。之後美國汽車製造業大肆生產一批又一批耗油的運動休旅車(SUV),同時美國政府也禁止進口更輕更具效能的日本車種。如果通用汽車少花點時間於政府遊說並扭曲市場,而轉向產品改善,那麼美國徵收燃料稅雖然會影響短期的消費,但卻可能讓通用汽車通過這場燃油效率的考驗。

 

健保與退休金的成本也是讓通用汽車慢性死亡的原因之一,政府和通用汽車都有責任。在二次戰後通用拒絕一項與工會共同負擔的健保計畫,因為它帶有社會主義的意味;反之,通用汽車同意給退休員工終身全額的補助津貼與健康照護費,這使得通用汽車所負擔的營運成本比起其他競爭者為重,一輛通用汽車光是給予退休員工的津貼金額即高達1400美金,幾乎等於一輛進口車,如NANO的價格,這也是歐巴馬的救援幾乎無法克服的問題。

 

通用汽車的衰亡並不代表整個汽車產業的警訊,其實汽車市場仍是有需求的。當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會越來越富有,當其所得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想買汽車,汽車產業包括其零件,也會有更精密更有效率的生產,這也就是為何國際貨幣組織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30億輛車(目前全球只有7億輛車)。在未來五六年間,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車輛消費國。目前,巴西一直是通用汽車主要的獲利來源,而通用也在中國市場占有領先地位,但對於通用汽車總公司整體的架構,使其回春已缺乏力道。

 

汽車產業絕不是個恐龍,豐田汽車不斷的創新即代表了優異製造及優雅的解決方案,通用汽車似乎已命該退出市場。通用汽車以底特律為生產基地,包括相對封閉的零組件製造衛星工廠,雇用了很多員工,並且投射了過去曾有的美國文化價值,讓美國政府感到有必要去保護它。只是這麼作,反而讓通用汽車減少了競爭條件,當美國領導人嘗試維護美國汽車業,卻也造成阻止美國車商進步的反效果,這是所有大有為政府應該要好好思考的一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