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現誌 2011.09月號
「泰國廚房」前幾年在海外拓展市場,頗有斬獲。目前全球有13000多家(2008年)「泰精選」(Thai Select),成為各地外食的一種新選擇。我們台灣以小吃、夜市自豪,很多觀光客來台灣都稱讚,引起大家希望我們也能將「台灣料理」推廣到全世界,但事實上這是極為艱難的事。
「泰國料理」能有今天的成果,雖和他們輕食健康的形象,以沙拉和炸物,酸酸、甜甜、辣辣的異國風味,很容易被各國人接受。其實他們所下的功夫很深,單一窗口、分級訓練、統一供應設備及食材、香料,連外交部都參與這場文化行銷。泰國在全球都沒有敵人,各國大使及外交人員,因此都不太需要辦政治、爭外交,反而搞文化、交朋友、推銷泰國料理才是正事,所有的交際應酬都必須到泰國餐廳。泰國餐廳在海外分三級,從平價的到高級的宴會(每人100美元以上)都有,台灣小吃要如何安排與呈現,一人一百美元的小吃菜單要怎麼開?
CNN最近有一項報導列舉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五十道料理,台灣料理榜上無名,連中國料理唯一上榜的只有北京烤鴨 (排名第五)。美國最多有七道上榜(爆米花、冰淇淋、烤乳豬、甜甜圈、番茄醬、洋芋片、德州烤豬肋排);泰國第二,有四道上榜(包括排名第一的泰國馬沙文咖哩);入圍三道的國家有日本(壽司排名第四)、英國、義大利(拿坡里披薩)、墨西哥、加拿大等, 另有三道菜被歸為「全球料理」(布朗尼與香草冰淇淋、牛奶玉米Corn on the cob、水煮龍蝦);越南(PHO)、新加坡、香港、印度和德國各有兩道料理入圍。臭豆腐則被歸類為東南亞料理?當然你可以說CNN這份名單是非常「美國人」的觀點,但亞洲入圍的也不少,料理中確也有外交與文化的成分,反映出人與食物交流的程度。另外,你也可以挑剔說這份選單中料理的「單位」並不清楚,番茄醬與洋芋片都算一道料理,它們能和北京烤鴨或壽司等量齊觀嗎?
不可諱言的,台灣料理與世界的對話,邂逅機會還不夠多,雖然來過台灣的觀光客(每年500萬),多會對台灣的小吃或料理印象深刻,但泰國一年是1700萬,新加坡、香港,也都超過1000萬。韓國即使有「大長今」,很用心地將韓國的食物成為戲劇的主軸;金大中在推文創產業時,曾透過政令要求其電影電視劇都要有餐桌用食的場景與畫面,造成之後的韓流、韓潮,但也沒有料理入圍CNN的選單。
台灣人的世界觀是很片面的,我們所認知的「世界」與實際有相當的差距,何況什麼料理最能代表台灣也莫衷是一,牛肉麵嗎?小籠包?蚵仔煎?潤餅?世界上的人(像挪威、南非、土耳其)如何看台灣?我們實在不清楚,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相當侷限的。當然一般的美國人也不見得多有國際觀,雖然有CNN全球的24小時新聞台。台灣號稱多元文化的融合,台北各國各式各樣的餐廳已經不少(有許多餐廳是在國外生活過或專門學了廚藝回來開的),但比起真正多元性的「國際」都市還有一段距離。即使是在網路資訊這麼暢通的時代,人們旅行交流的機會很多,但世界仍然是「斜的」,想要把「台灣美食」推銷出去,我們需要做的功課還很多。
台灣的料理要上世界舞台,若我們無法開一個「料理東西軍」之類的節目,邀請各國廚師來競賽,是不是要有廚師能上世界各國廚藝比賽的節目,只辦個牛肉麵節或牛肉麵比賽夠嗎?要幾個吳寶春才能夠讓世界知道台灣人也會做麵包嗎?
寧夏夜市推出「千歲宴」(20道超過50年的小吃),是很有創意的想法,且已有8000桌的訂單,但我想仍是華人為主。很多年輕人會將料理拍照在網路上分享,但仍然是中文為主。台北、宜蘭、台南很多城市想成為「美食之都」,以料理和世界交流,但更多人可以用英文說台灣料理的故事可能是亟需突破的,否則只是停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層次。上週在香港中環,看到他們舉辦的「品味;中環」是融合美食、食材、新食尚、攝影展和食譜創作比賽。中環有許多高級食府六星級名廚,配合擔任評審,並將獲得獎食譜重新演繹。台灣常號稱我們有各地的中華料理,其實香港與新加坡也有,美國各個華人較多的唐人街,也都吃得到道地的中國各地料理,已不完全是台灣優勢,何況我們要強調「台灣」料理,如何與中華料理區別仍是一項課題。
- Aug 19 Fri 2011 16:47
台灣美食的機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