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10-31—數位時代—數位焦點—Viewpoint觀點  

        政大學界科專之一所探討的是台灣產業從代工製造轉型到創新設計,自有品牌之際,產業研發法人需要什麼能耐,需要政府什麼政策工具協助。
我們主張政府在轉型之際,不再只是規劃策略性產業。民間企業在市場上打拚,嗅覺應比政府靈敏,三、四十年前資訊較不流通,民間實力尚落後於政府菁英,因此政府推動產業發展有其必要。今天政府該做的是將可讓產業「創新」的平台,從概念發想、研究設計、原型、試運轉、商品化、量產、行銷到顧客服務,將所需的支援與資源建構起來。至於哪些新興產業會浮現,就讓市場及廠商決定。
        今日創意的來源不只是組織內的研發設計,需要和外界有更多互動,要有機會展示新概念、原型,再快速調整修正。好的創意在公司內外也須先經過測試、競爭、比賽,因此政府可協助創造一些競賽與展示的平台,讓更多的好創意可以被提出、激盪或篩選出來。
        日前「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舉辦了一場「2006年未來紡織品創意競賽」,選擇在台北市京華城舉行。本次決選共有16隊發表創意構想,再由紡織所內外科技、創意、人文、藝術領域專家負責評選。本次創意競賽以「符合未來需求概念的紡織品設計」及「結合科技與美學設計的新世代紡織品」為主題,紡織綜合所陸續於北部、中部及南部召開4場說明會,共計56件創意作品報名參賽。歷經5場初選會議,透過18位初選委員推薦出16件作品入圍。
        從今年度的入圍決選展示作品中,可以發現國內新世代學子多在運動休閒、醫療保健、服飾、家飾、汽車等紡織品應用領域發揮創意,例如運動生理測量鞋、醫療護腕、智慧型服飾、多功能登山衣、安全汽車椅墊等。
        嚴格地說,這次學生的創意並沒有太突出,或是可行性不高,沒有充分了解最終產品的使用情境。我覺得可能是學校教師的投入不夠(誘因不夠,不易吸引外務很多的師生參加),或者學生對紡織業技術及產品發展的最新狀況沒有足夠了解。我建議紡研所應將這方面的訊息更積極地提供給學校的教師及學生,大家可以從比較高的水平出發去展現創意。
        此外,紡織所或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的構想,積極反映未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衣物轉向家飾用與產業用紡織品的趨勢,並結合台灣其他優勢。也就是國內紡織材料、設計相關大專院校之教學及創意團隊等,應與業界有更多互動,才有機會將具潛力的創意予以落實,真正促成國內紡織產業、學界、研究機構之跨領域結盟,為紡織品注入新生命。
        這當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產研單位不應以小額獎金買斷學生的創意,而是要讓學生了解從創意到產品,業界還須有很多的投資,並冒很多的風險,創意在商品化的過程中被合理地對待。
        上述觀察不只在紡織所,工研院、食品所也開始辦創意比賽,民間產業也進行各種競賽,這應是台灣在轉型階段可積極做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