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8-15—數位時代—數位焦點—Viewpoint觀點

        我所知道的TIM有三個。第一個TIM是「科技與創新管理」(Technology & Innovation Management),是政大科管所的英文簡稱。12年前創所時,政大就捨台灣一般大學用的MOT(Management of Technology),而用美國管理學會中已有的TIM學門。創新在今天已是每人、每個機構都琅琅上口的流行語彙,但在12年前卻少有人用。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有一大部分的重點都環繞「創新」的主題,從個人創造力、創意的發想與實踐、創新管理、組織創新、新事業發展、新產品發展等。在研究上,從國家到新系統到創意生活產業、文化產業、產業創新平台,成為許多新議題、新政策的領航者。而政大科管所也以「科管百大好書」的選拔、創業競賽的常勝軍、歐洲科技參訪「遊中學」等創新而馳名。
        
        第二個TIM是台灣資訊市集(Taiwan information marketplace)。這是1998年MIT電腦科學實驗室(CSL)的創辦人邁可.德托羅斯(Michael Dertouzos)給台灣的建言。他認為在Internet興起之際,台灣應以IT製造方面的優勢,迅速轉型為以Internet為基礎的軟硬體(含內容)資訊服務市場,趁大陸IT產業方興未艾,對內容又有所控制的情況下,台灣可先策略性地轉型與卡到制高點的位置。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楊世緘有聽進去,但沒多久,他不再管理經濟事務,就沒下文了。
七、八年過去了,台灣的製造業面臨出走與保二總隊。創新與研發是要跟著製造與市場西進,還是留在台灣?在爭論中,軟體及網際網路產業一路走來沒有較明顯的突破,成為TIM的時機已時不我與。

        第三個TIM(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全面創新管理)則是浙江大學創新管理研究的開山始祖許慶瑞教授,與他們一群弟子提出來的大陸創新思考架構。他們強調單點的創新突破,往往會造成整個系統與生態的不平衡,最好是整個系統、人人、時時、處處都可以創新。 七月初科管所到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交流,對這個TIM有了較具體的認識。浙大是最早在大陸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和持續競爭力的研究,成果豐碩,也因此有廣泛的國際合作,並結合大陸本土企業的創新實踐。尤其是海爾的案例,先後提出了「二次創新」、「組合創新管理」、「全面創新管理」創新管理的三個階段理論,因而成為大陸國家創新研究基地。 浙大管院近期重大研究專案包括:全球化製造與技術追趕戰略研究(與劍橋大學合作)、全面創新管理(TIM)的機理與實現途徑研究、產業群集、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協同創新研究等。
這三個TIM的提出各有其時空背景,也各有其言之成理的地方。日前與IMD的喬治.郝爾(Georges Haour)教授在台北碰面,請他在其新書《Resolving the Innovation Paradox》上簽名。該書日文版據說是許多日本大學科技管理的教科書。他就以TIM的同仁相稱(My excellent TIM colleague),看來「科技與創新管理」這個TIM在國際上的流通比較廣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