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肇東
東方廣告董事長/創河塾塾長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雖然大數據在過去幾年有如宗教般被宣揚, Netflix紙牌屋、啤酒與尿布的關連等案例常被提及;但除此之外,在臺灣具體能拿出來說嘴的大數據案例並不多。或許在這階段多還屬於致勝的「營業秘密」,沒必要太張揚,引來更多人快速上手。但我一直覺得真正創意的核心還是深度的洞察,才能問對問題、找到可以操作的關連,才能落實創新的策略。光是由數據驅動(data driven),無法跑出來一些有意義的策略,尤其大部分的「數據分析師」(data analyst)不一定擁有垂直行業的智慧,或足夠的商業脈絡。

二十年前英國興起「酷不列顛」(Cool Britain)的大旗,率先搖滾出其「創意產業」的一波成長。若干年後日本以其「動漫」為基底也祭出「酷味日本」(Cool Japan),來總括其文創產業的發展。因此「獵酷」(Cool Hunting)成為探索社會趨勢,尤其都會區消費潮流的方法之一。之後又衍生出「酷元素」不是找出來的,而是可以在自己家園栽培豢養(cooling farming)出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本書作者馬汀‧林斯壯,多家國際品牌顧問,曾出版多本相關領域暢銷書,擅長在生活及消費現場觀察人們的行為、收集各種線索,藉此洞察他們的消費動機,替客戶提出創新方案。他的方法比較像「百工人類學家」、「巷弄裡的社會學家」,不是一般較科學化、量化的大數據分析,是很直觀、質化的探索。作者有描述他這種方法或特異功能的緣起來自於小時候12歲一場病的經驗,從不斷地問問題和細節的觀察,練就了這套功夫,可能不是一般人可以依樣畫葫蘆的。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夠多的案例,現場很豐富的事證可以給讀者多種啟發。不過我想提醒的是,作者的知(常)識底蘊深厚且多元,人文、歷史、地理不用說,他還廣泛閱讀,因此才能當下融會貫通,有這麼多深刻的創意。從他的論述當中,許多數字也是信手拈來、如數家珍,絕不是完全「不用數字的研究」。

他用的並不是現在流行的大數據,而是日積月累的「厚數據」。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要能洞察大潮流中的小線索,一方面要有獵人般敏銳的眼光跟手腳;同時要飽覽群「書」及多元媒體,以農耕的方法及心態,時常翻土、施肥、播種、除草,才有機會悠遊於有趣的田野當中,為各品牌不斷貢獻創新的點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rdan Wen 的頭像
    Jordan Wen

    Jordan Wen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