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大未來:企業逆境勝出獲利的創新密碼》繆思
身為frog design的創意總監,作者亞當・李察森(Adam Richardson)很「務實地」指出今日企業所面臨得問題,從他的經驗與親自操刀過的案例,提出來的解決方案,確實有說服力。尤其惠普是他多次引用,很熟悉的客戶,經過他的分享與分析,讓我們對惠普最近宣佈要分拆個人電腦部門背後的思維,更能掌握一二。
李察森用「創新X」為題,以「X問題」(以前從未被問過的問題)出發,來彰顯今日產業界線模糊,產品與服務交錯,整體的體驗,結合軟硬體才能成為完整的解決方案。從這樣的情境脈絡出發,X代表未知、不確定、極端、神秘、機會等概念與意象。史坦福大學在十年前就用Media X ,BioX來為其跨領域的「研究取向」命名,以這些名稱命名的新大樓,其設計就是要讓跨領域的人有最大的機會碰撞,發揮交叉學習創新的可能性。政大在推動主題書院,以住宿及生活教育來彌補當今依重「課堂教育」的偏差時,也將原本的「創意學程」轉型成「X書院」,其招生海報就主張「大學小革命」,其意義和思維和 frog design及史坦福大學的X是一致的。
有些人覺得X的印象和聯想不是那麼正面,但我們正是取其對已知的有限與不足有所反省與警惕,面對未知的坦誠與尊重,強調實驗、體驗,做中學才是面對之道,和作者的發想有異趣同工之妙。有人開玩笑說:「不創新則死,但創新死得更快。」創新已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近十年,像frog、IDEO這些設計公司,因環境改變,已不只純做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而是以較整合性的諮詢顧問吸引原先只找麥肯錫的專案。顯然設計的原理和策略是有相通之處,而且設計公司能提出的診斷及解答或許有超越傳統顧問公司之處。設計在組織裡從最早的美工到設計課、設計部,從設計經理到設計總監、設計長(CDO),甚至謝榮雅提出的「設計4.0」,更將設計提昇到董事會決策階層的位置,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作者在書中提出「創新診斷」的七個問題,是每一想要創新的公司必須誠實面對並予以回答的,問題涵蓋了策略、核心洞見、競爭對手、組織能力與客戶互動等。作者的副標題「逆境轉勝」(Toughest Problems Are Its Greatest Advantage),如何將險惡的問題轉化為機會,是創新最大的動力,書中所指的「創新」涵蓋破壞式創新、應用創新、產品創新、平台創新、流程創新、體驗創新等。書中提到四個方法,融入(immersion)、彙整(convergence)、多元(divergence)、適應(adaption)和Design Thinking中的體(empathy)、鍊(define)、創(ideation)、塑(prototype)、試(testing)的方法與步驟相似,但其問法及解決工具更全面,比較不限於產品面,比較能回答「創新診斷」的七個問題。
因創新X從不知道答案,且不知道的問題出發,時間的推演及過程就很重要,適應的概念即透過不斷地測試和市場互動,一個創新努力會影響另一個,作者也提供策略、組織如何配合創新的章節。最後一章提出四個真相作為結論。這四個真相是「顧客體驗是每個人的事」、「不是每種可算出的事都有意議,也不是每件有意義的事,都能被算出來」、「人才很重要」、「從高層開始」。這四個真相和我平日在各專欄所寫的觀念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也和我們在推動的X書院有很多相同的理念,有一種找到知音的喜悅。要領導組織通過X問題的考驗挑戰很大,希望這本書能對你的創新有幫助。
- Aug 30 Tue 2011 17:02
好一個X《創新大未來:企業逆境勝出獲利的創新密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