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4-19/經濟日報/A12版/觀點】

          過去一年間亞東關係協會辦過多次台日技術合作交流的研討會,其中去年底一場在中經院的研討會中,谷川徹—九州大學產學合作中心副主任給了一個很精彩的演講。我在2004年新加坡創業教育圓桌會議即認識他,他同時兼任九州大學智慧財產本部副本部長及校長的特別助理。當天的內容非常多,有90張投影片,涵蓋了日本企業的研究、技術與經營策略,還有大學及地方政府的動向、國際合作的新趨勢等,最後以日本眼中的台灣作總結。
谷川徹的背景很特殊,在台灣比較少看到這種資歷的人在學校中擔任這樣的任務。1973年谷川先生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部,進入日本開發銀行,1995年派駐洛杉磯,之後擔任政策金融投資評估部長,2000年離開投資銀行後到史丹福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2002年擔任九州大學尖端技術共同研究中心教授。

        在谷川的演講中,他提出日本在台灣的直接投資有三次熱潮,分別是19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台灣作為出口加工的基地;第二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成長期;第三次則是90年代末台灣從PC轉到IC再轉到LCD產業的快速成長,同期間與中國經濟緊密化的階段。他觀察到在台日資企業,今後強調的重點已逐漸從製造轉為商品企劃及設計開發,尤其是針對台灣、中國與亞洲市場為目標的商品開發。

        九州由於與東亞的地理鄰近,與中國、韓國實體經濟的產業交流很活絡,因此環黃海地區成為九州提升經濟活力的引擎,目前九州、韓國、中國正持續推動政府與民間形成一多層次的關係架構。

        九州的目標是成為不亞於中國的世界級工廠,最近許多汽車與資訊半導體產業都在九州增設新工廠。相關產業群聚,水平以及垂直型合作的文化,對高品質的產品很重要,也才能領先技術的開發,這些企業在此強化開發、製造、銷售整合為一體的營運模式。

        九州的半導體產業占日本生產額的30%、世界5%到10%。九州的企業和半導體製造相關者約有550家,元件廠、製造設備廠、支援裝配的中小企業群聚都集中在九州。單就福岡縣內,LSI系統設計相關企業,從2000年末的21家公司增加至2005年的88家,大半集中在福岡市與北九州市。

        谷川認為要鎖定三國間的共通利益不容易,中國的定位與興趣和韓國的想法差異大。目前三國合作的構想仍由中央官方主導,企業界對技術與智慧財產權外流有較高的警戒心。地方政府則較擔心地區空洞化,因此環黃海構想仍有很多阻礙。從民間與地方的觀點,九州不能忽視台灣的存在,半導體產業和台灣企業間的分工已逐漸釐清,「中日台」的合作比「中日韓」的合作更有可能實現。日本希望運用台灣的彈性與創意,在台灣找出與大學、研究機構進行技術合作的機會。

        谷川建議台日技術合作交流要邁向雙贏,台灣應不只與日本企業合作,亦可與日本的大學及地方政府合作。台灣更應了解日本的最新研究技術開發策略(如很多日商在大陸鎩羽而歸)。台日合作,正可彌補彼此的優缺點,共同進入大陸新市場。台灣可加強運用日本的長處(取得市場動向、最新技術動向),同時日本因新興企業的企管人才不足,可多運用台灣較有創意與彈性的MBA。
        
        這是九州友人眼中的對台灣,他是否看到一些我們自己看不到的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dan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